(共54张PPT)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知识回顾:
1,眼睛通过怎样的调节来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眼睛看物有局限吗?如何克服这些局限呢?!
视角:
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
你知道吗?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的有关知识: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越近,视角越大
视角大
视角小
提问:
你找到看清微小物体和很远物体的方法了吗?
增大视角(即将所看物体放大或拉近)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f投影仪
F
F
2f
2f
u>2f
照相机
F
F
2f
2f
u放大镜
F
F
2f
2f
探究: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物体
用钢笔在书上或本子上画一组箭头,如图:
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这组箭头,得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进一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显微镜的结构(与投影器比较)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靠近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法
显微镜
显微镜的原理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
放大
F1
F1
F2
F2
O1
O2
2f1
物镜
目镜
光路图说明:
思考: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还是正立,虚像还是实像
(3)工作原理: 近处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于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总结:一、显 微 镜
(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焦距比较长
注:显微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其实质是对被观察物体进行两次放大,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各式各样的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小资料:显微镜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
结构为: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金分子
食糖和食盐晶体
食糖晶体
食盐晶体
厨房的抹布
(含有细菌、真菌菌丝和酵母菌)
显微镜拍摄的细菌照片
血 液 里 的 细 胞
(红色是血红细胞,兰色是血小板,黄色是纤维蛋白)
每毫升(约一汤匙)血液中约有:
(1)红细胞5×109个
(2)血小板2×108个
探究: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开普勒望远镜的结构图片
目镜
物镜
靠近眼睛的透镜
靠近物体的透镜
物镜
目镜
A
B
B`
A`
F目
F物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法
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
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照相机的镜头
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移近
把物体的像放大
(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长,目镜焦距比较短
(3)工作原理: 远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于物镜的1f到2f之间),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开普勒望远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其实质是拉近了被观察物体。
总结:二、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为检查磨制出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远处塔尖
10倍放大效果图
望远镜的发明历史(续)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一个月之后,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几乎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
月球图片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分类:
开普勒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牛顿式反射望远镜
折射式
望远镜
反射式
望远镜
目镜
物镜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反射式望远镜
射电式望远镜
射电式望远镜
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月球图片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为了( ).
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 ).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1、显微镜:
①物镜 (f<u<2f ):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 大的实
像 ,起放大作用
②目镜 (u<f ):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起放大作用
2、望远镜:
①物镜: 相当于照像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起拉近物体的作用
②目镜: 相当于放大镜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起放大作用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法
显微镜
望远镜
小 结: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放大
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移近
把物体的像放大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3、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 )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
目镜
物镜
实
放大镜
缩小
虚像
物体
投影仪
虚像
照像机
距离
思考
为什么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短,目镜的焦距要比较长?为什么望远镜的物镜的焦距要比较长而目镜的焦距要比较短?
讨论:你认为目镜的最后一次成像像距为多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