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同步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同步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14: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1、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
,如
固体;
有些物质在溶解或稀释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
,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
固体。
要点2、乳化现象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乳浊液
(稳定
或不稳定)。
【当堂小测】
1.(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2.(2020?营口)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可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熟石灰
C.烧碱
D.食盐
3.(2020?湘西州)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4.(2020?菏泽)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和加热都可以使硬水软化
B.将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C.将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可以得到溶液
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5.(2019?眉山)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6.(2020?青岛)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7.下列洗涤中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汁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8.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
9.如图装置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加入 
 固体,现象则相反。
10.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如图: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
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
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
11.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白的方案为甲装置,其过程是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进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气管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是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 
 ,
原因是 
 。
(2)用正确装置实验时: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硝酸铵,产生的现象是 
 。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氯化钠,产生的现象是 
 。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氧化钙,产生的现象是 
 ;与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现象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原因为 
 。
12.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川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1
(?http:?/??/?www.21cnjy.com?)
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步骤2
(?http:?/??/?www.21cnjy.com?)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http:?/??/?www.21cnjy.com?)
(3)由图2所示现象叮知:碘_____(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选填“分层”或“小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
(?http:?/??/?www.21cnjy.com?)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水,温度不变,故错误;
故选:C。
2.(2020?营口)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可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A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A正确;
B、熟石灰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2020?湘西州)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答案】B
【解答】解:A、汽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2020?菏泽)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和加热都可以使硬水软化
B.将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C.将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可以得到溶液
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B
【解答】解:A、加热可以使硬水软化,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将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不能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2019?眉山)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答案】D
【解答】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错误;
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2020?青岛)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答案】A
【解答】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去除油污效果较好。
B、油污不能与食盐水反应,不能用于去除油污。
C、白醋不能与油污反应,不能用于去除油污。
D、油污难溶于水,用自来水不能去除油污。
故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洗洁精。
故选:A。
7.(2017?呼伦贝尔)下列洗涤中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汁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答案】B
【解答】解: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清洗油垢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用水可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汁,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15?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解答】解: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如图装置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左侧液面将 下降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若加入 硝酸铵 固体,现象则相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放热,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集气瓶中的气体温度降低而体积缩小,所以U形管左侧液面会上升。
故答案为:下降;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硝酸铵。
10.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如图: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几乎不变. .
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降低 .
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升高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几乎不变;降低;升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1.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白的方案为甲装置,其过程是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进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气管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是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 乙 ,原因是 甲装置是在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导管口都会出现气泡; 。
(2)用正确装置实验时: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硝酸铵,产生的现象是 导管内的液面会高于烧杯内的液面 。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氯化钠,产生的现象是 没有明显现象 。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氧化钙,产生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与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现象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理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原因为 氢氧化钠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1)乙;甲装置是在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导管口都会出现气泡;
(2)导管内的液面会高于烧杯内的液面;没有明显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相同;不相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1)甲装置中,由于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总会在导管口出现气泡;此实验要求设计的装置应满足只有固体溶于水,温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故填:乙;甲装置是在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导管口都会出现气泡;
(2)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小,烧杯内的水会进入导管,使得导管内的液面高于烧杯内的液面;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故没有明显现象;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装置内的温度升高,使装置内的压强高于大气压,使得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现象相同,但是原理不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学变化。故填:导管内的液面会高于烧杯内的液面;没有明显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相同;不相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学变化。
12..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川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1
(?http:?/??/?www.21cnjy.com?)
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步骤2
(?http:?/??/?www.21cnjy.com?)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http:?/??/?www.21cnjy.com?)
(3)由图2所示现象叮知:碘_____(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选填“分层”或“小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
(?http:?/??/?www.21cnjy.com?)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紫(紫红、红)(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4)碘的汽油溶液强(5)①不分层
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1)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汽油中,B试管中的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且还会发生分层现象,即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由图可知,加入水后变成了淡黄色,故碘微溶与水;(4)碘微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碘的汽油溶液;(5)①汽油和酒精均属有机溶剂,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即碘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碘酒溶液,故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日期:2020/9/20
18:42:28;用户:王桂芹;邮箱:lcdc385@xyh.com;学号:21580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