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0: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意向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2.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3.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协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
4.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5.毛泽东说,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优于我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基于这一论断,中国共产党(  )
A.组织百团大战
B.击退国民党全面进攻
C.开始战略反攻
D.发动三大战役
6.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D.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7.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8.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9.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10.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1.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两次土地改革(  )
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废除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制度
12.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
A.社会通货膨胀严重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1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5.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  )
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B.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D.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结合所学,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材料二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农民有如此高的积极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蒋介石说的“天意”与毛泽东说的“民意”?
参考答案
1——15:CADDB
CCDAC
BCABB
16.(1)对华政策:扶蒋反共。
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控制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建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
(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事业:反帝反封建。
方式: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历史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17.(1)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解放战争初期,虽然蒋介石的军队占据绝对优势,但蒋介石没有重视“民意”,失掉了“民心”,而共产党恰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从而取得伟大胜利,因此毛泽东说“民意”。而蒋介石失掉了“民心”,所以其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蒋介石却说“天意”,实际上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