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5:42:43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第三单元的第三课的位置,上接两宋时期的政治,下启两宋时期的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课共包含四个子目,前三个子目讲述经济的发展,第四个子目讲述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化,正好体现“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的相关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受限于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文字、图片等史料为依据,通过史料的研读月分析,认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时空观念:在掌握宋朝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南方经济大大超越北方,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深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家国情怀:了解宋朝社会变化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珍惜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
难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和情境创设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相配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前作业展示来导入新课
老师:老师讲解英国历史学汤因比和中国学者余秋雨对宋朝的向往
学生:学生展示课前作业“穿越到宋朝一日游”
(利用名人对宋朝的向往和高度评价引起学生对宋朝的兴趣,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发动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宋朝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过渡:通过学生分享的“宋朝一日游”,展示了宋朝人生活的丰富多彩,宋朝越来越多的平民可以享受到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过渡到宋朝人口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历史纵横”,概括北宋人口发展情况
老师:利用图表的形式对北宋人口户数的情况进行点拨讲解,人口从北宋初年的650万户快速增长到北宋末年的2088万户,每户按5口人计算,北宋末年的人口应当超过1亿左右。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末年的南北方人口分布比例为南方占三分之二,北方占三分之一。
过渡: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支撑北宋1亿多人口背后的北宋经济到底有如何的发展和表现,过渡到宋朝经济的学习。
一、经济的发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小组,阅读教材第60至62页的第一、二子母的内容(包括教材正文、史料阅读、图片史料),概括宋代经济的发展表现。(3分钟时间完成)
(一)农业
学生:农业小组分享探究讨论的结果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点拨与详细讲解
1.耕作制度:
(引导学生注意到南方的普及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与南方的自然条件、社会稳定和北人南迁的关系,结合之前所学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知识迁移)
2.经济结构:
(引导学生区分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的目的是卖出以换取经济收入,突破了原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结构)
3.边疆农业:
(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一时期,不仅仅在宋朝统治地区,辽夏金元统治的地区农业也有显著进步)
(引导强调学生注意,农业发展方面南方的表现更加显著,从农业发展上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渡:农业的发展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过渡到手工业
学生:手工业小组分享探究讨论的结果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点拨与详细讲解
1.制瓷业:
利用“五大名窑”的图片史料分析宋代制瓷技术的高超,各具特色、色彩多变、质感浑厚,使得宋朝的制瓷工艺达到高峰(同时注意利用“哥汝定钧官”的发音顺口溜的方式来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
通过瓷器的英文“china”谐音“昌南”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瓷器不仅流行于国内,而且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通过课本第61页北宋诗人苏轼的《石炭》一诗,引导学生认识到煤炭在当时的使用情况,既作为了东京居民的使用燃料,同时也促进了宋代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的大大提升。
引用资料:
“据美国学者郝若贝推算,北宋元丰元年(1078)全国铁产量在7.5~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的两倍半到五倍,可与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14.5~18万吨相比拟。”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到宋代中国的冶金业的繁荣发展程度世界领先。
3.印刷业:
通过引用《清明上河图》中的书坊,反应印刷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普及。
老师的补充讲述:此时的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情况,福建、临安、四川、江西成为全国的刻版中心;由于印刷业的利润高,引发了“盗版”的出现,正规商家申请政府颁布正版的命令。从正面和侧面共同反映了此时印刷业的繁荣程度,同时渗透“法制意识”,提高学生保护正版和保护版权的意识。
(补充与强调:除了上述的三个行业之外,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其他手工业也迅速发展,纺织业、制茶、制盐等的税收在非农业税收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他们大都来自南方,从手工业方面反映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学生:商业小组分享探究讨论的结果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点拨与详细讲解
1.市场:利用《清明上河图》和《雄州榷场图》图片史料展示基层市场和边境榷场贸易的繁荣。
2.货币:通过讲解货币发行量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交子的图片史料,货币发展的特点(越来越轻便化,便于携带),结合当下的刷卡、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贴近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理解。
3.海外贸易:结合《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图,以及重要港口,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外贸税收体现海外贸易的繁荣。
4.城市发展:通过唐都长安城和北宋都城东京两大城市的平面图,对比认识到宋代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及商业经济功能的增强(“市”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被打破,瓦舍娱乐场所的出现,人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精神享受)
(强调商业发展中南方的表现,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渡:回顾前面的经济发展的表现,过渡到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有在本节课中,将经济重心的南移渗透并贯穿在了前面的人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内容中,通过在每一部分内容中强调南方在与北方的对比中大大超过了北方,全国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南方,引导学生认识到此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从而进一步引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的进步”,(即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先自主阅读和分析史料,然后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以及对这种做法的评价和认识。然后分享学习的结果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进一步点拨讲解
材料反映的是:在南北统一的科举考试中南方占据很大优势,朝廷为应对之一现象,采取了“南北分卷,分别录取”的做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南北分卷,分别录取”的做法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北方人的角度:对北方人友好,支持这一做法;
南方人的角度:对南方人不友好,不完全公平;
全国的角度:兼顾地区公平,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注意联系现实,和现在的高考制度相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对现存高考制度的认同感,学会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树立大局观)
过度:经济发展在促进文化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宋朝社会的变化
二、社会的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第四子目的内容,和唐朝社会相比,总结宋朝社会发生的变化?自主学习之后分享学习成果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史料分析进一步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史料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增强:科举取士更加完善,向全社会开放,平民也能向官僚阶级上升;婚姻观也发生变化,不再仅仅重视门第和祖上的名望,财产多或者新考取功名的人也可以作为结婚对象。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通过奴婢、部曲地位的变化,以及雇佣关系和租佃关系的发展,法律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通过唐宋对“土地兼并”的不同做法,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更自由来加强认识。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找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
老师: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图并进行总结升华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上升到理论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增强”体现出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社会成员身份越来越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越来越松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自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吻合。
通过让学生大声齐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振奋学生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必太羡慕国王,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认真学习,不懈奋斗!
课后作业:
能力性作业:搜集查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认真观察并体会画上的内容,加深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理解。
知识性作业:完成课后的评测练习题。(共20张PPT)
穿越到宋朝一日游
清晨,我们在大宋报时人的钟声中醒来,然后洗脸、刷牙。
洗漱完毕后大家就陆续上街吃早餐了。
早饭过后,如果天气好的话,正是踢足球的好时机,当然,宋朝人管它叫做蹴鞠。
学生展示
运动了一上午,消耗这么大,中午当然少不了吃顿好的。史料《东京梦华录》记载,大饭店就72家,还有数不清的小餐馆、小吃店……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午饭过后,去娱乐场所——瓦舍
听听说书,看看唱戏。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650万户
2088万户
约1亿人口
人口分布:南方超过三分之二
北方不足三分之一
阅读课本第一、二部分内容,分组合作,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合作学习
农业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边疆农业: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得到普及,一年两熟或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固定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出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南方的植棉逐渐普遍)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以五大名窑为代表,宋朝制瓷工业达到高峰;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煤的开采量很大,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迅速,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china(昌南)
手工业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以五大名窑为代表,宋朝制瓷工业达到高峰;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煤的开采量很大,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迅速,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材料:
据美国学者郝若贝推算,北宋元丰元年(1078)全国铁产量在7.5~
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的两倍半到五倍,可与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14.5~
18万吨相比拟。
手工业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以五大名窑为代表,宋朝制瓷工业达到高峰;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煤的开采量很大,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迅速,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清明上河图》仇英摹本上的书坊
商业
市场:
货币:
海外贸易:
城市发展:
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和边境榷场贸易的活跃
钱币铸造量的增多和纸币的出现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城市的兴盛和经济功能的增强
商业
市场:
货币:
海外贸易:
城市发展:
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和边境榷场贸易的活跃
钱币铸造量的增多和纸币的出现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城市的兴盛和经济功能的增强
商业
市场:
货币:
海外贸易:
城市发展:
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和边境榷场贸易的活跃
钱币铸造量的增多和纸币的出现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城市的兴盛和经济功能的增强
商业
市场:
货币:
海外贸易:
城市发展:
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和边境榷场贸易的活跃
钱币铸造量的增多和纸币的出现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城市的兴盛和经济功能的增强
经济重心南移
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
南方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南方
文化的进步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你如何认识这种做法?
材料: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
1.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2.朝廷采取了南北分卷,分别录取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第四部分,分析宋朝社会变化的表现?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增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重心南移)
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流动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
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公平
平等
自由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