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2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2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7:46:22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突出变化。
2、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史料,深入认识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增强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
3、通过对教学内容总体结构先现象后根源的设计,凸显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
4、通过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理解宋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的某些前所未有的高度,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变化与社会变化的深层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并查阅相关史料,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众都喜爱的美食火锅导入。火锅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美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雏形。但其真正的在民间流行开来成为大众的美食,则是到了宋朝。除了火锅之外,咱们现在能吃到的火腿、汤圆、刺身、爆米花等美食,也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朝。由此可以窥见,宋朝人饮食是很丰富的。而餐饮的繁盛是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达的表现,也体现着当时世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追求。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通过学习宋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新变化,去感受一下属于宋朝人的美好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从个体——感美好生活之多。
根据我之前布置的作业,现在有请一位同学结合你所查到的资料上台展示并描述一下宋朝市民的生活。
预设:学生根据所查资料分吃、穿、用、玩、乐等方面展示“宋朝人的美好生活”。
教师点拨:同学刚才的讲述中,提到了很多的方面,那么如果把这些按照需求的层次归一下类,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像吃、穿、用、住这些,是属于每个人的日常所需,这些东西的得来在宋朝都很便利。像听书、看表演、学茶艺、玩蹴鞠等,这些是超越了日常必需的娱乐生活,在宋朝也很丰富。而像对审美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又是超越了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在宋朝也是颇为愉悦。
转折: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宋朝市民,个人美好生活的不同层次都可以得到满足,所以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而我们知道人具有社会性,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当中,接下来咱们就站在群体的角度来观一下当时的美好生活之广。
二、从群体——观美好生活之广
(一)从区域来看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高考全国是要按地域分卷考的,而这种方式其实并非是当代的首创,早在宋朝就有了。大家来看一下这条历史趣闻。
看完后大家有没有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宋朝会出现这种现象”
接下来借助材料来分析。
让学生分析图表回答第一个问题“概括图表反映的现象”。
预设:北宋进士南方优势明显。
教师点拨:从全国来看就是科举取士南北失衡。
第二个问题:图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提示:科举取士主要是看人的什么水平(文化)说明了当时文化重心在南方。
再结合材料“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思考第三个问题: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预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点拨: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才是文化兴盛的根本动力。
转折:面对这种南北失衡的现象,为兼顾各个区域士子的入仕要求,政府才采取了以上所说的南北分卷的做法。
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种做法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同位和前后位四人为一组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全面的回答。
合作探究:如何全面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让学生讨论两三分钟,然后回答。
预设:对不同区域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对北部和中部的人来说增加了录取名额,是一种照顾,对南方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应该录取的人数,有些不大公平。
教师点拨:对不同区域的人来说影响不同,对有些群体有利,而对有些群体是不利的。不过即使对南方有些不利,但也依然维持了南方的绝对优势。那继续看从全国这种整体的范围来看是什么效果呢
预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之前取士南北极度失衡的状态,有利于南北文化上的均衡发展。
教师点拨:这种均衡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大体的均衡。像考试这种全社会性的活动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古代是这样,对于现在也是这样。在历史学科的语言表达上,一定要注意程度词的精准性。
虽然是相对的公平,但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政府已经有了这种兼顾公平的执政理念,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们生活美好的体现。因为不管你生活的国家的哪个区域,国家都为你考虑到了。
(二)从阶层来看
找同学解析一下这两个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
姓名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参知政事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病卒于
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崇炬
枢密使三司使
自幼孤贫
预设:官员的选拔和婚姻都不再重视出身。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教师点拨:这种不再重视出身的情况反映在阶层观念上可以概括门第观念的淡化。说明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公正。
再看下一个材料“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这又体现出了什么变化?
预设:起诉家奴说明其在法律上有了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再是以前那种完全依附于主家的状态,这说明人们的身份趋于平等。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就说明在当时无论属于社会的哪个阶层哪个群体,在社会上的处境都得到了改善,因为这个社会趋向于公正、平等,全社会的幸福指数都得到了提升。
(三)从政府来看
之前学过,封建社会土地是私有制,鉴于由土地买卖引起的一些问题,古代绝大多数王朝都抑制土地兼并,但到了宋朝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不抑兼并。这个图片是宋朝土地买卖的契约残片,国家对这些行为基本不加干涉。所以当时“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
再找同学解析一下这则材料:“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又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预设:这些都说明了政府对百姓迁居住所和更换职业等行为的限制都更为松弛了。人们社会各方面的流动性都加强了,客观了也反映出社会更加自由。
转折:由以上可见,在宋朝,无论是个体角度还是群体角度,人们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活的美好体现在了方方面面。那这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究一下美好生活之源。
三、从总体——探美好生活之源
先让大家看一个视频,在看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其中提到的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新变化。
看完视频,让学生填表格。
宋朝经济的新变化
领域
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高产作物(占城稻)的种植;固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和推广;稻麦复种制的普及(视频中没有,引导学生看课本得出)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兴起;制瓷技术的改进;造船技术领先;
商业
在学生答出以上内容时,引导学生和第一部分个人美好生活的表现那里相联系。
此外需指出手工业的发展不只视频中所提及的。然后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宋朝挖煤图
预设:以上材料反映的是矿冶业的发展。
教师点拨:当时煤的开采量很大,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汴京人们普遍用煤,这会有什么影响呢?
预设:做饭更方便,冬天更温暖,生活更加舒适了。此外还会促进金属冶炼业的发展,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
再看以下材料:
预设:以上材料反映了印刷业的发展,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教师点拨: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的重要革新,极大的提高了印书的效率,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而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突出贡献。
接下来再探究一下商业的新发展。请学生对比唐长安城和宋汴京城中的商业布局图,总结商业发展新变化。
预设:商业区面积扩大,突破了市坊的空间限制。东京城里有夜市和晓市,说明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教师点拨: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看宋朝城市的商业发展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生活的便利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看以下材料总结商业新发展的表现。
教师点拨:榷场是与敌国互市的地方,看图片可知,当时的榷场数量很多,反映出了榷场贸易的活跃。而这些大有助于边境人民所需。
再看下面的图片。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只要涉及到商业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媒介——“钱”。在宋朝之前,用的钱都是什么货币呢?又有什么特征呢?
预设:金属货币,很沉。
教师点拨:现在的商业活动很繁华,需要的货币很多,如果带沉的金属货币很不方便。这时就应运产生了一个更加轻便的媒介——纸币,如宋朝交子、会子等。而纸币的出现在世界商业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宋朝经济的新变化
领域
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高产作物(占城稻)的种植;固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和推广;稻麦复种制的普及(视频中没有,引导学生看课本得出)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兴起;制瓷技术的改进;造船技术领先;矿冶业的发展;印刷业的进步
商业
突破坊市空间与时间限制;榷场贸易活跃;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活跃;海外贸易繁荣
这个表格中展示的就是宋朝总体经济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进步,而这也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生活更加美好的根源所在。
以上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学试着画一画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画几分钟后给出参考
教师点拨:知识结构图无论用什么方式呈现,都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的完整与准确,另一个是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像这节课,必须体现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变化的决定性作用,而这也就是唯物史观当中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相信大家无论对宋朝还是美好生活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生活的美好需要我们像宋人学习,立足当下、珍惜眼前,懂得欣赏和享受。生活的美好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需要我们踏实肯干,不懈奋斗,永葆热情与希望。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断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进行时,是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历史趣闻】两宋时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以维持南北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当时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北宋进士9630人
北方诸路466人
(4.8%)
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038人(73%)
南方诸路9164人
(95.2%)

贾志扬《宋朝学术的荆棘之门:考试的社会史》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不抑兼并
材料: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材料:(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
——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唐长安城
材料:“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
——《金史》卷50《食货志》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至元通行宝钞
中统元宝交钞
交子
会子
相对公平
日常所需都便利
趋于公正平等
群体
个体

娱乐生活很丰富
更加宽松自由
精神世界颇愉悦
手工业新变化
商业新变化
农业新变化
1(共24张PPT)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从个体——感美好生活之多
请同学结合所查资料上台描述一下作为宋朝市民所能享受到的美好生活。
宋朝市民的美好生活
日常所需都便利
娱乐生活很丰富
精神世界颇愉悦

从群体——观美好生活之广
(一)从区域来看
【历史趣闻】两宋时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以维持南北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当时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从区域来看
北方诸路466人
(4.8%)
南方诸路9164人
(95.2%)
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038人(73%)

贾志扬《宋朝学术的荆棘之门:考试的社会史》
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1、概括图表反映的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1、科举取士南北失衡,南方优势明显
2、文化重心在南方
3、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宋进士9630人
(一)从区域来看
两宋时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以维持南北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合作探究
如何全面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相对公平
北方诸路466人
(4.8%)
南方诸路9164人
(95.2%)
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038人(73%)
北宋进士9630人
兼顾公平

贾志扬《宋朝学术的荆棘之门:考试的社会史》
(二)从阶层来看
姓名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病卒于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崇炬
枢密使
三司使
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
材料: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朱彧《萍洲可谈》
结合以前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变化?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公正
自幼孤贫
(二)从阶层来看
材料: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结合以前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变化?
身份趋于平等
平等
(三)从政府来看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不抑兼并
材料: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自由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结合以前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变化?

从总体——探美好生活之源
固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和推广;
造船技术领先;
宋朝经济的新变化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高产作物(占城稻)的种植;
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技术的改进;
材料: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宋代挖煤图
矿冶业的发展
材料:(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
——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印刷业的进步
固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和推广;
造船技术领先;
宋朝经济的新变化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高产作物(占城稻)的种植;
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技术的改进;
矿冶业的发展;
印刷业的进步
商业
商业新发展?
突破坊市空间界限;
突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
晓市
夜市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
材料:“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
——《金史》卷50《食货志》
商业新发展?
榷场贸易活跃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图
交子
会子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材料:宋朝时期,纸币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商业新发展?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固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和推广;
造船技术领先;
宋朝经济的新变化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高产作物(占城稻)的种植;
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技术的改进;
矿冶业的发展;
印刷业的进步
商业
突破坊市空间和时间限制;
榷场贸易活跃;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海外贸易繁荣
民间贸易活跃;
知识总结
农业新变化
手工业新变化
商业新变化
个体
群体
日常所需都便利
娱乐生活很丰富
精神世界颇愉悦
相对公平
趋于公正平等
更加宽松自由
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习近平说:“不断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进行时,是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