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7: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
——陈寅恪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黄仁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时空坐标
一、立祖宗之法
(一)宋初集权
1、背景
1、背景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宋太祖
宋丞相赵普
(1)结束分裂,建立北宋
(2)吸取唐末割据教训



2、措施
行政上

财政上

军事上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更戍法)
(1)地方
四监司
——中央派到地方监控指挥地方
(1)地方
财政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三省六部
尚书省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行政
枢密使(执政)
枢密副使(执政)
军政
三司
枢密院
三司使
宋:二府三司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御前会议
统兵权

调兵权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衙
2、措施
(2)中央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2、措施
(3)崇文抑武,提倡文治
思考1
根据所学,并结合书中P50“史料阅读”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权力,机构众多
抑制武将,重文轻武
思考1
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根据所学,并结合书中P50“史料阅读”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加强地方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丞相权力
D.完善监察机构
随堂训练1
B
一、立祖宗之法
(二)祖宗之法之弊
1、
边防压力
北宋与
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北宋与
西
北宋与夏:“庆历和议”
积弱
积贫
思考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不可取——屈辱求和,财政受损
有可取之处——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中华发展
材料
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多达三百八十次,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之下皆为沾涕”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
2、
财政危机
二、变祖宗之法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两积”;
(2)“庆历新政”失败
2、内容:
请阅读课本回答: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的?其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变法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领域:经济、政治、军事、教育
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核心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
(1)富国方面
青苗法:官府每年分两期,在需要播种的时候,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20%归还。
市易法、均输法: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2)强兵方面
保甲法:编制保甲、兵农合一。准备以征兵取代募兵。
3、
影响
进步性:
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遭激烈反对;
统治阶层内部分裂日益严重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后的情境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王安石变法(  )
A.头绪过多,操之过急
B.影响巨大,效果明显
C.用人不当,落实不力
D.政见不一,导致失败
随堂训练2
A
三、守祖宗之法
——南宋偏安
1、南宋的建立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2、议和偏安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世为侄国”,南北对峙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无论如何,两宋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革故鼎新和继往开来的一段记忆,一段充满着生机与悲情的故事,但是这并非两宋时期中国空间的全部记忆与故事,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恰恰就在这个时期凭添着新的色彩……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