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7:54:11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本课通过四个子目(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讲述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夏金元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目标
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观地评价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历史地图,认识辽夏金元的统治时期政治和民族关系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辽夏金元时期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元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辽夏金元时期多民族的国家的发展,突出元代国家统一,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难点
【重点】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
【难点】多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准备,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制作导学案。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少数民族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高洪雷《另一半中国史》,导入本课学习。
“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
【新课讲授】
一.风云一时的辽朝——契丹族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辽朝是如何建立的?辽与宋的关系如何?
自主学习
1、建立: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2、辽宋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时空观念
契丹地图、辽北宋西夏时期全图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辽朝的主要治国制度是什么制度?
自主学习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小组讨论:南北面官制度的创新性?
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因俗而治,藩汉分治
二.善于模仿的西夏——契丹族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的主要制度如何
自主学习
1、建立: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2、制度: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问题情境
——上节课所学的北宋灭亡的事件是?哪个民族造成的?
——靖康之变,女真族
自主学习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金朝的主要社会制度是什么制度?
自主学习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金朝何时走向鼎盛?又是如何衰落的?
自主学习
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与此同时,与金朝对峙的南宋境内也出现了国富民安的局面,南北边境榷场贸易繁荣,南宋孝宗在位时也出现了乾淳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看ppt蒙古汗国疆域,指出蒙古是如何崛起的?
学生讲述成吉思汗事迹
自主学习
1、蒙古的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元朝又是如何完成统一?
(1)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转移到汉地,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作为首都。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2)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从容就义。
自主学习
时空观念
元代行省地图
(2)行省制度: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合作探究
元代行政区划的重大变革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
”思考:元代行政区划与前代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有什么影响?
元朝的民族关系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如何?
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蒙古族和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中亚、西亚的大批穆斯林随着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国,在伊斯兰教整合下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时称回回人,成为回族的前身。
课堂小结
结语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北大历史学教授张帆
【布置作业】
课本59页探究与拓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共26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少数民族的制度创新
课前作业搜集资料:
1.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做出过哪些贡献?
2.少数民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
——高洪雷《另一半中国史》
一.风云一时的辽朝——契丹族
(916-1125)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二.善于模仿的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目录
2.建国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耶律阿保机
3.外交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一、风云一时的辽朝——契丹族
(916-1125)
1.起源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4.制度创新:
①南、北面官制度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有什么创新性?
创新: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一、风云一时的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制度创新:
②四时捺钵制度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一、风云一时的辽朝——契丹族
(916-1125)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二、善于模仿的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1.起源: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唐末:拓跋氏首领拓跋思恭助平黄巢有功,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
宋太宗: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入朝,族弟
李继迁反对内附,起兵抗宋。
夏景宗李元昊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建国:
3.制度: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4.外交: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1227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二、善于模仿的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2.建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会宁府也称上京。
完颜阿骨打
3.外交: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1.起源: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辽朝,五京之一,名南京
金朝,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元朝,忽必烈兴建大都
明成祖时,迁都京师
清朝,定都京师
五朝帝都-北京
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
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见证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效果: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4.制度创新
猛安谋克制
“村落”+
“兵团”
(1115-1234)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5、由盛转衰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小尧舜”
(1161-1189在位)
宋孝宗
“乾淳之治”
(1162-1189在位)
南北方都出现了难得的国富民安局面,边境榷场贸易繁荣。
三、定鼎中原的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1.蒙古崛起
铁木真(1162—1227)
1206年
统一蒙古
1218年
灭西辽
1227年
灭西夏
1234年
灭金朝
收服吐蕃
兼并云南
远征亚欧
2.元朝统一
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在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1)建立元朝
(1271-1368)
(2)统一历程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3.制度创新
(1)驿传制度
驿传制度:
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驿路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部落(叶尼塞河上游),西南通西藏,南接越南、缅甸。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
③急递铺:元代官方邮递系统,负责传递文书。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元代急递铺令牌
人迹所至,皆置驿站,
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2)地方制度
行省制度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等10个行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成为常设机构,成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制度创新
材料一: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思考:元代行政区划与前代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有什么影响?
行政区划:从“山河形便”到“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
影响:突破了民族间自然疆界形成的地域限制,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课中探究】
元代行政区划的重大变革
3.制度创新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3)民族关系
此四阶级在政治上之待遇,显分优劣。汉人、南人不为正官。
——钱穆《国史大纲》
等级
名称
民族

蒙古人
蒙古族

色目人
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四等人制”(后人概括)
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幅员辽阔的元朝——蒙古族
3.制度创新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课堂总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制度创新:南北面官、因俗而治
起源——党项族
统治政策:模仿北宋制度
起源——女真族
制度创新:猛安谋克制
起源——蒙古族
制度创新:驿传制度、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四等人制
制度创新
宝贵遗产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北大历史学教授张帆
课后作业
课本59页探究与拓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