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时空坐标
两宋(960-1127-1276)
北宋建立
北宋灭亡
南宋灭亡
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隋、唐前期
贞观到开元
唐玄宗后期
君主专制
措施
效果
中央集权
措施(事件)
效果
三省六部制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政事堂
中书门下
加强
削弱
削弱
削弱
隋唐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
武将专权,军阀割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中书门下使
相权膨胀
政局动荡
雪夜访普图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
2、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行政
夺其权
财税
制钱谷
军事
收精兵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
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四监司”
收
收
收
分散事权
分
宋朝地方机构——“虚”三级制
路……州——县
“路”之特点:
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长官。
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
加强君主专制
分割宰相军权
分割宰相财权
分割宰相行政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专掌军政,枢密使由文官担任。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枢密院有调兵权无统兵权;三衙有统兵权无调兵权。
分
分
分
分
(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重文轻武
崇尚文治
分化事权
强干弱支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重文轻武:
罢免宿将兵权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武将
殿前都指挥使司
三
衙
枢密副使
文臣
枢密使
枢
密
院
枢密院——三衙
“以文制武”
恩荫制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
重文轻武
崇尚文治
分化事权
强干弱支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4、影响
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局限: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战与和---积弱
1、宋辽: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高粱河惨败,
险些丧命。
2、宋辽:澶渊之盟--兄弟--岁币
3、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君臣--岁赐
募兵养兵
积贫
积弱
二、边防压力---战与和---积弱
供养了庞大但战斗力低下的军队
机构和官职设置叠床架屋;实行恩荫制,官僚子弟入仕泛滥
供养了庞大但效率低下的官僚队伍
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三冗两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中期财政状况表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积贫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三冗两积”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2、概况
(1)领域:经济、政治、军事、教育
(2)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3)核心目的:富国强兵
(4)结果:失败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进步性:
达到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局限性:
①强兵效果并不明显;②加重人民负担;③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三、王安石变法
原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四、南宋的偏安--政权建立
公元960年—1127年
公元1127年—1276年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中饱含了岳飞收复故土的决心,但最终岳飞却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这体现了两宋奉行怎样的政策?
隋、唐前期
贞观到开元
唐玄宗后期
北宋
君主专制
措施
效果
中央集权
措施(事件)
效果
三省六部制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政事堂
中书门下
加强
削弱
削弱
削弱
二府三司制
加强
收行政、财、兵权;分散事权
加强
材料一、隋唐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
材料二、元伯颜评价宋
宋的善政有数种:一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二是抑制宦官,没有庵祸;三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四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五是罢典禁兵,没有强藩祸。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给后世封建王朝留下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北宋过分矫枉过正,过分追求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丧失了地方行政效率、中央行政效率,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军事效率变得极端低下,从而造成了北宋、南宋先后亡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只有正确处理君权和中央行政效率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效率的关系,才能维持政治的安定。《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1、
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课外活动:
通过书籍或网络,查找两宋历史的有关史实,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将自己有疑惑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
观看宋朝历史的纪录片,增加对两宋历史的感性认识。
梳理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史实,记忆历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方面采取的措施(面临的情况),并判断这些措施(情况)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课前活动:
记忆三省六部在唐朝的发展
记忆历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方面采取的措施(面临的情况)
记忆五代十国的政权演变
二、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首先我们来掌握宋代的实践线索。在ppt上,我给大家列出了三个时间点。
呈现时间线索。
师:960年?
生:北宋建立
师:是的。在这一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那1127年?
生:北宋灭亡
师:是的,这一年发生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那1276年
呢?
生:南宋灭亡。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本的第一子目:宋初专制集
权的加强。我们在第3课学习了秦朝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第4至第7课的学习中了解了从汉至隋唐这一制度是如何演变的。那么请大家思考隋唐时期在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方面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者遇到了哪些情况,这些措施(情况)对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大家回顾隋唐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情况,填写ppt上的表格。生1,你起来说一下。
生:隋和唐前期,在君主专制方面是三省六部制,对君权是加强作用……
从对隋唐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回顾,引入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唐玄宗统治后期以来,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方面都遭到严重削弱。且这一趋势在五代十国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强化,那么这一趋势到什么时候才能扭转呢?答案自然是北宋。
(一)宋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背景呼之欲出:
从《雪夜访谱图》引出赵匡胤找宰相赵普寻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一事,并引出赵普的建议: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学生活动:归纳教材,提炼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点拨
由学生自主找答案,教师纠正学生回答中不正确的地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重点讲解:知州、更戍法。宋朝地方机构——“虚”三级制。
“路”之特点: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长官。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
讲授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学生自主找答案,教师纠正学生回答中不正确的地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归纳教材,提炼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点拨
加强君主专制
分割宰相军权
枢密院专掌军政,枢密使由文官担任。
分割宰相财权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分割宰相行政权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枢密院有调兵权无统兵权;三衙有统兵权无调兵权。
补充枢密院长官叫枢密使,由文官担任。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三个管理财政的机构。讲解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含义。
讲解完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后,当堂训练。例题:
(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学生作答,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讲解:宋代宰相办公结构仍为中书门下,与开元十一年之后的唐相同。
从措施出发,总结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重文轻武
崇尚文治
分化事权
强干弱支
重点讲解重文轻武、崇尚文治。具体有四项:
1
罢免宿将兵权②枢密院长官由文官担任,三衙由武将统领,以文
制武③恩荫制④扩大科举取士人数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从书上明确答案。
讲授第二子目——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辽:围绕燕云十六州的争夺。赵光义高粱河惨败,险些丧命。澶渊之盟--兄弟--岁币。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君臣--岁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提炼概括
教师活动:思路引领,点拨总结
(三)王安石变法
讲授第三目
王安石变法
由第一目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消极影响和第二目的“三冗二积”的知识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由学生自主学习王安石变法的领域、原则、目的和措施。
材料分析与综合探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方面的核心素养。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很好的载体。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这些措施,大家觉得应该会对老百姓的负担起减轻还是增加作用?
生:减轻。
师:是的,这些措施比如由政府给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措施,是为了不让农民受高利贷的盘剥,同时政府也能增加收入,看起来是对农民和政府都由好处的,那么为什么会遭到反对呢?请大家结合漫画,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
生:这些措施本身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点拨: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教师总结。
积极:
达到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消极:
①强兵效果并不明显;②加重人民负担;③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四)南宋的偏安
由王安石变法评价的最后一点引出南宋的偏安。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引起了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官僚集团逐渐围绕变法形成了两股势力,彼此互不相容,最终导致北宋统治集团的内耗,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根。再加上北部女真民族的崛起,宋金一战在所难免,北宋王朝岌岌可危!1127
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南,是为南宋。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宋帝世代尊金帝为叔父或伯父,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
设计意图:简化课本内容,深化主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上课效率,打通南北宋历史间的逻辑关联,培养学生通史意识。
探究活动:岳飞之死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中饱含了岳飞收复故土的决心,但最终岳飞却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这体现了两宋奉行怎样的政策?
探究活动
材料一、隋唐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
材料二、元伯颜评价宋
宋的善政有数种:一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二是抑制宦官,没有庵祸;三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四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五是罢典禁兵,没有强藩祸。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给后世封建王朝留下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设计意图:形成反差——元朝伯颜对北宋的很高的评价、北宋扭转唐玄宗后期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与北宋积贫积弱之间的反差,引发学生思考。
三、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
评测工具:
工具1: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质量,促进同学们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想通过本问卷了解你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本问卷不记名,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看法认真回答。谢谢你们的支持
你的性别男()女()(请打○)
答卷日期:
年
月
第13、14、16题可多选,其它题目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上完课后,你感觉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A.学到了新知识
B.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掌握了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
C.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掌握了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D.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懂得了人生的道理
2.你觉得以下哪种开启新课教学的方式对课堂听课效率最有利??(?)?
A.复习上节课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B.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C.通过故事、实验等创设情境的方法开始新课学习??????
D.通过独学评价开始新课学习?
3.?你是否希望老师上课时,在讲授知识点内容过程中,联系你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生产和社会事例???(????)?
A.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
4.你觉得自己能否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A.全部掌握?????B.
掌握大部分???C.掌握很少
5.?老师提问某个同学时,你的反应是?(???)?
A.幸好不是叫的我,我可以放松一会了????
B.要是叫我,我该怎样回答??
C.没有特别的反应
6.你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
A.老师能很快发现?????????
B.有时能,有时要我们提出时才发觉?????
C.老师总是自己讲自己的,我们的想法、困难、疑惑老师好像都不知道?
7.老师发现你们遇到困难时,最经常的做法是?(????);你最期望的做法是(???)
A.立即询问,不再讲新内容,而是改变方法再讲,直到我们理解?
B.有时立即补充解释,有时等到内容都讲完后再询问和补充解释?
C.经常说“老师等会儿解释”,但过后就忘记了?
D.不闻不问,只顾赶着继续往下讲?
8.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总体情况是(????)?
A.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
B.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问,一般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
C.喜欢的课认真听,积极思考和交流;不喜欢的课尽量听?
D.想听就听,不想听不听;不听时就做自己的事或想别的事?
9.一节课下来,你对学习效果的感觉是(????)?
A.都能较好地理解??????
B.?大多数课能理解??????
C.少数课能理解????
D.都不理解?
10.你觉得影响你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老师的说话的语速、语言的组织和清晰度?????
B.老师教学的方法、手段?
C.课堂的学习气氛???????????????????????????
D.我自己的心情?
工具2:
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结果统计表
工具3:当堂评测题
小论文写作如下: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叶适《水心别集》卷10《实谋》
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以二百余年所立之国,
专务以矫失为得,而真所以得之之道独弃置而未讲!
——叶适《水心别集》卷12《法度总论二》
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相当自觉,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讨论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各层级权力结构的分立与集中、“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官僚机制运作过程中上下左右的维系,乃至赵宋王朝的兴衰,如此等等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可以说,宋代历史上许多问题的纽结正在这里。
----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古人和今人的叙述,谈一谈你对邓小南论述祖宗之法的认识。要求有明确的观点,叙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字数在500字以上。
设计意图:根据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之上,全面客观的去分析历史问题。在这里用了课本中给出的相关史料并有机的与邓小南的历史论述相结合,通过不同时空历史的见证者和历史评论者之间的无形对话,让学生浸入到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缘由和得失之中,培养学生纵向理解历史的能力,训练学生把历史叙述转化成科学的历史解释能力。
方法设计:
1、发放问卷,汇总数据
2、数据分析,归纳总结
3、对照数据,反思教学
4、学生完成后,教师批阅,统计分数,生成成绩报表,根据错误率重点讲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