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0 21:5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的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育文化事业,内容比较丰富,但是课堂主线并不明确,如何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思考最多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内容非常感兴趣,所以课堂参与度非常高。在本课中,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
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培养学生评价科举制的废除,使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选择文学影视作品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文学影视作品的选择需符合正确价值观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选择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新式报刊
(三)文学作品
(四)艺术作品
三、总结提升 从名校校训导入:
师:老师给出一些名校的校训,看看大家真不知道。
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师: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师:其实这些高校,它们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近代。那么中国近代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师:很多同学在课前都对本课内容进行了预习,那么本课一共讲了哪些方面呢?
师:那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些方面,先来看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新式学校。请快速阅读书本125页第一段内容,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师: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我们什么时候讲到过北大么?
师:北大名人辈出,其中有三只著名的兔子。有没有同学愿意来介绍一下。
师:北大离我们地理位置比较远,可能很多同学没去过,但是苏州大学离我们很近啊,有没有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苏大呢?
师:以后大家在人杰地灵的苏州上苏大,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师:不管是苏大的前身东吴大学还是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授课的时候都与明清时期的教育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对比两则材料,思考新式教育新在哪里?
师: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那么既然旧式的教育,特别是其中的科举制不切合实际,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了,所以科举制也废除了。科举制在中国一共存在了1300多年,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大家还记得么?
师:科举制的废除是在清末,请阅读一下书本125页第2段,请简述一下科举制废除的过程。
师: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大加赞叹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
师:你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废除?
师:这是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新闻出版。在中国近代出现了很多报刊,报刊包括报纸和刊物。
师: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972年创办了什么报刊?
师:《申报》地位如何让?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报纸吗?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可以看见哪些熟悉的人物和报刊?
师:这些人物通过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师:这么多新式报刊,如何刊印发行呢?
师: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放视频。它的地位是?
师: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比如小时候用的新华字典,还有以后高中经常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出版机构么?
师:我们现在用的教辅书,都来自于新华书店。
师:这些属于新闻出版。再来看看文学作品。请快速阅读书本127页,将此表格填写完整。
师:其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新文化运动中我们也有涉及,是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其中有段是这么说的:……请同学来读读。
师:同学们从他的阅读中体会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感情吗?
师: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 那么解放区有哪些文学作品呢?
师:音乐作品中,聂耳大家应该很熟悉,我们每周升旗仪式的《义勇军进行曲》作曲的。这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大家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师:最后来看影视作品。摄影技术是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如果没有摄影技术我们估计不知道慈禧长什么样。
师:……
师:这就是本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当时国人的精神生活才得到了丰富。
师:21世纪的今天,教育文化事业更是有了更大的发展,就拿我们所处的苏州工业园区来看,目前,园区已建立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国际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264所,在职教职工1.56万余名,在校学生22.8万名。今年还将增加1.61万个学位。
师: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向我们传达了很多的思想、理念,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那么同学们选择的这些作品都是什么样的呢?
师:总体而言,就是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同学们都是有分辨能力的,相信大家都能正确选择,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丰富。
生:北京大学
生:清华大学
生:南京大学
生:南京师范大学
生:苏州大学
生:教育事业、新闻出版、文学、艺术。
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生:蔡元培,当时北大校长,生肖属兔。陈独秀,北大文学院院长兼《新青年》刊主编,比蔡元培小十二岁,也属兔。胡适,北大哲学系教授,比陈独秀小十二岁,亦属兔。“北大三兔” 即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年龄差距分别为十二年,然而他们三代人之间,非但没有“代沟”,而是同心同德,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生: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为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目前有八大校区,在中国大学中的排名名列前茅。
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科目丰富,切合实际
生: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生:① 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生:解放了思想,有助于创力的提升。科举制的废除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生:申报
生:是近代中国存在长的中文报纸。
生: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等。
生:梁启超、鲁迅、李大钊等。
生:时务报、民报等。
生:通过出版机构。
生: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生:近代的中华书局 、生活书店、开明书店、新华书店。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对封建礼教的痛恨。
生:雄浑。
生:选择情节比较丰富的。
生:选择科幻类的。
生:选择青春偶像类的。 放映名校校训: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放映表格
放映京师大学堂的照片
放映三只兔子的照片
放映苏大照片
放映两则材料:
材料一:《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
材料二: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放映材料: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大加赞叹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
放映图片:
放映《商务印书馆》的视频
放映表格
放映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放映表格:
播放《黄河大合唱》
放映慈禧照片
放映影视作品的照片
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在学生心中播下大学梦的种子。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整体史观。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进行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
评测练习与作业布置 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讲述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引用了多种材料,并根据材料,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对材料的数量、长短、深浅的把握,以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自己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