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0 21: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知识梳理】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爆发的原因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②美国独立战争和 的推动。 主要原因:英国完成了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性质 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时间

宗主国

领导者

结果

其他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具有正义性和艰巨性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9世纪中期)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矛盾焦点: 前提条件:
领导人



经过/
内容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 ,但是必须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开始标志: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内战爆发。
转折点:1862年,颁布


结果: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获胜,避免了美国分裂。 ①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②军事上,实行 ,建立新式军队;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 ;
④社会生活上,提倡



性质



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美国维护了 、废除了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适条件。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脐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习题巩固】
1.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起义和拉美独立战争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民族解放战争②都表现了反侵略的不屈不挠精神
③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④都因为经济发展受到殖民统治阻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埃及华夫脱运动
3.“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材料评述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B.非暴力不合作的结果
C.“三角贸易”经营过程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
4.经过1861年改革,“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出钱赎买份地 B.自由转换职业 C.推行地税改革 D.废除土地私有
5.最能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进步性的是
A.地主利益得到保护 B.农奴可以赎买土地
C.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D.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6.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革命 B.避免沦为殖民地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保留旧制度残余
7. 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国内矛盾 B.都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8.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直接目的是
确立民主政体 B.扭转内战战局
C.避免国家分裂 D.解放农奴
9.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 B.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D.结果赢得了国家独立
10.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D.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11.1868年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这得益于政府
A.“殖产兴业” B.实行征兵制 C. 废藩置县 D.提倡“文明开化”
12.1872年,大久保利通在写给国内的信中指出:“工厂的盛况早有耳闻,此次考察方信名不虚传。到处黑烟漫天,大小工厂遍地,由此足知英国富强原因。”他主张
A.废除农奴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近代工业 D.倡导“文明开化”
1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治维新》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 B.人物 C.性质 D.内容
1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个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有哪些(4分)
(3)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特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