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0 22: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25.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6.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孙中山、袁世凯等人物较为熟悉,对资产阶级革命也有所学习,教师应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意识,了解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13、16、17、20班的学生学习踏实,作业完成重量较好,不过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14、15、18、19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不过比较浮躁,教师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及时向学生发问,以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 知道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历史地位;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原因、简单经过,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了解北洋军阀混战带来的灾难;
理解革命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历史活动(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建立就任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辛亥革命(目的、时间、性质、地位、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3)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过程和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
(4)北洋军阀代表人物及派别、军阀混战的恶果。
教学难点 感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中国的努力与不足。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材料研读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 二次备课
【导入设计】 《走向共和》等影视剧
【考点呈现】
考点25.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26.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考点综述】
【能力提升】见下表
【小结设计】
根据板书学生自主小结 读相关考点,解析内容,对应教材篇目
中西对比感悟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

讲述孙中山革命活动。

【知识拓展】民国纪年法换算。
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因此,民国纪年换成公元纪年要加1911。公式:民国n年就是1911+n年,例:民国6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1911+6=1917(年)。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北师·八上)
第一,清政府统治已失去人心;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学生在填写表格后,谈论回答:
同意。原因: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
学生限时完成相关训练

简单讲解,
帮助学生梳理中外综合和时空意识的意识
点拨、补充
【专题链接】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邓小平理论
【易错易混】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 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
材料阅读:(北师·八上)
第十九条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3.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人教·八上)



分层次进行讲解
教师展示时间线索,让学生明确此内容与之前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师展示考点,学生分析时代特征,并明确此时世界形势。
教师展示学习线索,学生自主提填空
教师展示习题,主要习题为两种层次,第一层次重难点过关由中等学生完成,中考链接由优秀生作答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