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史实。?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吞并东北,威胁华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本课内容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八年级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都知道一些。但是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影响,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我通过合作探究和大量的材料,使学生清楚的认识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加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以及西安事变的史实,通过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抗争的讲解,是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是变的影响和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情境创设法
(二)学法:论从史出、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用张学良的回忆录导入
播放张学良晚年的回忆录(语音),通过回忆录导入到张学良一生中经历最大的事件: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从而引入到课题上来。
听语音回忆录
通过张学良的回忆录把本课串联在一起,是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更加完整。
新课教学:
一、
九一八事变
——别了我的东北
每一个部分的过渡:都是播放一段语音回忆录,将课本的内容用张学良的回忆录串联在一起。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这部分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教师paid的发送板书资料。
2、关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则采用教师口头叙述的形式,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
小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写在平板上然后提交给老师
这种小组的讨论之后,答案的提交,很好的新的教学技术应用,教学的形式更加新颖。
中国人民的抗争——东北抗日联军,这部分是调动学生情感的部分,教师采用视频播放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观看视频,根据老师的讲解的故事,思考相关的问题
教师的演讲,渲染了气氛,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教学:
二、西安事变
——别了我的自由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是什么促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
事变?
(2)、西安事变爆发时中国是什么样局面?
(3)、西安事变爆发后
,中共持什么态度?
(3)、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如何?
小组合作,完整问题,可以通过paid进行抢答完成
通过一连串问题的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2、教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总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根据教师的引导,得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
这部分有点难度,通过教师引导得出,降低了难度
新课教学:
三、永远的痛
——别了我的大陆
1、关于张学良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为张学良写一个颁奖词,并配以背景音乐
仿照感动中国人物写颁奖词
通过这种形式,对张学良的一生做一个评价,达到了历史教育的目的
2、教师展示一些历史名人对于张学良的评价,引导学生思考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用历史名人对于张学良的评价,对学生进行一个正向的引导。
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此后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日本侵占东北后,继续侵略华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一次握手言和,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