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05: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强基联合体高三(上)质量检测
2020.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试卷页数:4页。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是一些先秦历史文献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表1




《左传》
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不援,哀哉”
《管子》
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左传》
虢国的史官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
B、已出现民本思想
C、执政为民已成共识
D、普遍推行德政
2.某同学在读到《汉书·五行志》“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洽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文中□□处应是
.
A、孟子(孟轲)
B、荀子(荀况)
C、董子(董仲舒)
D、朱子(朱熹)
3.图1、图2、图3依次为司母戊鼎、战国铁犁、水排。它们反映出我国古代
.
图1
图2
图3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和技术改进历程
C、金属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4.郑永年曾说:“一旦有问题,就要中央干预。但干预过多了,发展就缺乏了动力,于是又再去强调地方政府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集权和分权间的恶性循环。”中国古代将中央干预和地方发展兼顾得较好的是
.
A、西周封邦建国
B、西汉郡国并行
C、宋文臣做知州
D、元推行行省制
5.吴敬梓的名著《儒林外史》中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商人万雪斋原是书僮,后来经商发达了,当他见到败落的旧主人时,仍不由自主地执下人对主人之礼。小说中这种礼数反映了
.
A、万雪斋对旧主人仍有依附关系
B、封建等级秩序具有顽强生命力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D、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关系
6.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说明近代中国
.
A、专制统治刺激民主意识
B、外来侵略加深民族危机
C、民族危机激发民族觉醒
D、经济发展促进思想变革
7.1926年,卢作孚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揭开了重庆航运史的新篇章。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清公司由盈转亏,太古、信和见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航运。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A、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束缚
B、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C、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8.今年91岁高龄的重庆大轰炸受害者高原,从1995年至今每年都会写一封对日本政府的抗议书和索赔书。他在2013年12月1日给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寄送的《抗议书,索赔书》中说道:“七十年前的今天,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更是重庆人引以为骄傲、扬眉吐气的日子。”作者提该日子是为了
.
A、纪念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B、纪念《开罗宣言》公布
C、谴责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D、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9.学者常修泽曾说:“值得深思的是,同一时间,1978年;两个地点:一个北京,一个凤阳——虽然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作者旨在说明改革开放是
.
A、多元力量共同推进
B、不同地区同时展开
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自下而上开展的
10.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表2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
表2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11.1566年8月,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一些城市发动起义,人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该运动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极为残暴
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令人反感
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动摇
12.许多启蒙思想家都阐释了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这说明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的形成是通过
.
A、转让自然人权
B、订立社会契约
C、保障天赋人权
D、实行分权法治
13.岳健勇在《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中说:“受到法俄包围的德国在战前就过高估计了俄国的经济前景和工业潜力,认定早打比晚打更有利于德国摆脱未来的战略困境。俄国虽然认为推迟战争有利于进行更充分的战备,但认为,若屈从于德国的威胁必将损害俄国的大国地位。”这说明战争会
.
A、因国家间矛盾激化而爆发
B、因国家间战略误判而爆发
C、因国家间经济竞争而爆发
D、因争夺国家地位而爆发
14.苏共领导人布哈林1928年表示:“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这一“深刻内在的错误”是指
.
A、用行政手段安排生产和生活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法制
C、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
D、注重发展生产忽略人民生活
15.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要
.
A、保障南联盟的人权
B、将南联盟纳入北约
C、经济上打击欧盟
D、维护美国的霸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依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型市镇“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利因素。(10分)
17.(12分)杜甫有云:“家书抵万金”,而历史人物的家书则是有关历史事件比较特殊的史料。阅读下列两封家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注:林妻名)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材料二:1925年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并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为东北国民军。林觉民的堂兄,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出关反奉途中受到奉军袭击,中弹身亡。12月27日梁启超在《致思成书》中将这一噩耗告知了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今天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着,看这封信和报纸…
林叔叔这一年来的行动,实亦有些反常,向来很信我的话,不知何故,一年来我屡次忠告,他都不采纳。我真是一年到头为他捏着一把汗,最后这一着真是更出我意外。……
从林长民、林觉民兄弟的抉择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12分)工分和口粮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定词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图4、图5分别为工分表和分口粮
图4
图5
工分就是生产队会计记录(公社)社员每天上工(做农活)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生产队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直接管辖的农业生产单位,其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每年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
生产队里,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卖了爱国粮以后,除去添置生产资料和化肥等费用后,开始分卖粮得到的钱。劳力多的可进钱,称为劳红(劳动分红)进资,劳力少的得不到钱,有的得出钱交口粮钱,称为劳红出资。
——摘编自搜狐网《生产队、记工分、分口粮,穿越到上世纪的中国!》
(1)生产队队长负责安排农事,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工分。1日的农事有放牛、犁田和除草三种,工分有2分、5分和8分三级。假定你是生产队长和会计,请对下表两类人员当天的农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记分,并填入下表中。(4分)
人员
男子
妇女
小孩
项目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1日
A:
B:
C:
D:
放牛
2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记工分和分口粮的理解。(8分)
19.(17分)19世纪,德意志法律深受罗马法影响,多种体系并存,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国的地方法。针对德意志是否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海德堡大学民法学教授蒂堡与柏林大学民法学教授萨维尼于1814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蒂堡:我的观点是,我们的民法(在此术语下,我在这里始终指的是民法、刑法以及诉讼程序)需要一个彻底的、迅速的转变,只有所有的德意志政府团结一致,努力完成排除单个政府的恣意而适用于全德意志的法典的编纂,德意志人在市民关系上才有幸福可言。
萨维尼:法的民族精神说:放眼人类历史的最为远古的时代,我们不难看到,法律已经具有某些自身特定的禀赋,这便为一定民族所特有……它们是为一个独特的民族所独有的绝对不可能分割的禀赋和取向……立法(法典)常常是对法的一种有害无益的侵蚀,统一的法典也会割断这些代表着民族历史的联系。
——改编自雷倩《法典?法学?民族精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4年德国法学论战的背景。(6分)
(2)假定当时支持蒂堡的海德堡大学学生与支持萨维尼的柏林大学学生为此展开辩论赛,请你为其中一方撰写一篇简短的开场陈词。(7分)
(要求:先表明支持对象,写出本方观点;要围绕自身观点展开;紧扣当时德国状况;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驳斥有力,逻辑清晰。)
谈谈你对思想争鸣的认识。(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D
D
D
C
B
A
A
C
B
B
A
D
16.(14分)
(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人社会地位;实行盐铁官营,抑制私营工商业。(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
(2)表现:以经营工商业为主;规模大;分布密集,形成较完善的城市网络;城乡联系密切。(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
不利因素: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严格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观念的阻碍;传统科技的滞后性。(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6分)
17.(12分)
(1)评分要求:
一等(9—12分)
①论题明确合理,紧扣论述对象;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8分)
①论题较明确,能够结合论述对象;②引用史实,论述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
①观点不明确,偏离论述对象;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林觉民、林长民抉择的论题。(3分)
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林觉民、林长民的抉择所体现的精神和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8分)
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1分)
(3)示例:
论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论述:
①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力量。腐朽的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狼狈为奸,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伟大使命。
②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林觉民毅然决然舍弃了自己新婚的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孩子,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实现三民主义,林长民参加反奉战争,也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们这种为了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谋求中国人民的民主和幸福,不惜舍弃自己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生命的宝贵精神,正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动力,也是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源泉。
认识:心怀家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18.(12分)
(1)A:犁田
B:8C:除草D:5。(每空1分,共4分)
(2)理解:记工分和分口粮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体现;(2分)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2分)容易强化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体现了一些多劳多得与照顾弱势思想;也体现了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后三点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
19.(17分)
(1)背景:政治上四分五裂;法律体系庞杂不统一;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6分)
(2)评分要求:标注支持对象,观点明确(3分);阐述理由要史实准确,论证有力,史论结合(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
示例1:
支持蒂堡:现行德意志法律需要彻底改革,制定统一的法典。
理由如下:现行德意志法律由“共同法”及各邦国各自制定地方法构成,体系杂乱无章,不利于规范社会。现行法律受到罗马法影响太大,内容庞杂、理论艰涩,不符合德意志的实际情况。德意志需要政治统一、要增强民族认同、要发展近代工商业,急需一部统一的法典。理性主义广泛传播和《法国民法典》的编撰实施有利于统一法典的制定。所以,德意志有可能也有必要编撰统一的法典。
示例2:
支持萨维尼:现行法律本身具有民族特性,共同法已具有普适性,短期内不需要制定统一的法典。
理由如下:德意志目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法律制定要考虑德意志各邦的传统和民族特性。罗马法的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法国民法典》实在国家统一的情况下制定,且服务于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不足以借鉴。所以无论是现行法律还是现实国情来讲,当时的德意志都不具备也不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
(3)认识:思想争鸣有利于思想进步和社会发展;倡导平等的思想争鸣;鼓励独立思考和相互借鉴。(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其他合理的答案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