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凭箜篌引》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凭箜篌引》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0 22:00:51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诗的写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置身诗境感受音乐魅力??
教学条件与方法:多媒体。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诗的天堂,也是诗人们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就像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武林高手有代称一样,如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同样诗坛上的高手也有代称,大家看看这些代称分别指的是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鬼”李贺的诗歌世界,通过他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来领悟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
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二.知识储备????????????
1.??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3、箜篌: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李贺,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因声求气——初读诗歌,领悟音乐美
1.注音。
教(jiāo)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lù)脚
倚桂树(yǐ)
2.何为“因声求气”?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诗的精神。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四次换韵,节奏和谐,韵律美。
通过齐读、个人读来、名家读来感悟音韵美。(音韵奇变)
吟咏诗韵——再读诗歌,感受诗情美
玉川(卢仝的号)之怪,长吉(李贺的字)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贺诗怪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
贺诗巧。(朱

《朱子全书·论诗》)
长吉歌行,新意险语,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刘克庄《后村诗话》)
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李维桢《昌谷诗解序》)
A.章法奇异: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红楼梦》中“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辣子”王熙凤出场时,“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B.用词奇绝:吴丝蜀桐张(奏)高秋
空山凝云颓(停)不流
十二门前融(浸)冷光
二十三丝动(引)紫皇
石破天惊逗(落)秋雨
老鱼(大鱼)跳波瘦蛟(潜蛟)舞
学生自由吟诵,自主分析每个词的用处,老师点拨。如:“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意象奇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在诗歌中就叫意象。,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同学们找一下,在这首诗歌中“诗鬼”先生用了哪些景物大家讨论讨论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吴丝、蜀桐、高秋、空山、凝云、湘娥、竹、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弦、紫皇、女娲、石、补天处、石、天、秋雨、神山、神妪、老鱼、波、瘦蛟、吴质、桂树、露、寒兔
大胆想象,意象丰富、奇诡,我们看“诗鬼”不愧为“鬼”,用的意象很有个性特色,凤凰、芙蓉、女娲、瘦蛟,让我们感到非常奇异,整首诗歌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味道,充分展示了其作品浪漫主义的特点。
体悟诗艺——
三读诗歌,总结艺术美
(音乐是一种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声音艺术,它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但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所以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是比较困难的。李凭箜篌的美妙我们无法聆听,幸好有诗人李贺用诗歌帮我们记录下了这首音乐盛宴。)
现在大家再次吟读这首诗,讨论总结李贺是如何写声音的?
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昆山玉碎——清脆
凤凰叫——和缓
通感
芙蓉泣——惨淡
正面描写
香兰笑——清丽
夸张
侧面烘托:(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现实——天上——仙山——月宫
神奇的艺术效果——侧面烘托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
小结:
弱水三千诗人偏取一瓢饮,诗人的情意绵绵,空灵缥缈,雄浑壮阔,都熔铸到了一曲箜篌中,诗人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拓展阅读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艺术手法比较: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手法为侧面烘托。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直接描写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描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侧面烘托。
八.作业布置
一、背诵全诗。
二、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用散文的语言写出诗歌描写音乐的妙处

举例:“芙蓉泣露香兰笑
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么?忽而,仿佛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莫不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板书:
音韵奇变
鬼诗
章法奇异
用词奇绝
意象奇诡
艺术特色: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共15张PPT)
诗佛
诗豪
白居易
刘禹锡
王勃
【唐】李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
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弹箜篌图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后人称其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教(jiāo)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lù)脚
倚桂树(yǐ)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朱

《朱子全书·论诗》
——刘克庄《后村诗话》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音韵
章法
用词
意象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的音乐优美?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善用比喻、通感,化无形为有形,正面描摹音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描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直接描写。
后八句用抒情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侧面烘托。
喧啾(xuānjiū)
跻攀(jīpān)
未省(xǐng)
丝篁(huáng)
遽(jù)止
滂滂(pāng)
举例:“芙蓉泣露香兰笑”
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么?忽而,仿佛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莫不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