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请看下面一则材料:“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难道他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材料中的“状元”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周学熙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部门
B轻工业部门
C第三产业部门
D交通运输部门
3.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家的观念保守
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
)
①剪发辫,易风俗②改称谓,废跪拜③禁缠足,倡女权④废科举,办新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
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考中状元
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李鸿章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6.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改称呼
B.剪辫子
C.易服
D.禁缠足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賽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千六百多万两,其
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那么,“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
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8.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体现鲜明的政治色彩
9.1899年5月,张謇的大生纱厂开张,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在1914年至1918年之间,大生纱厂迎来迅速发展的机遇,但好景不长,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大生纱厂开张试车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是()
A.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近代化纱厂
B.这是南通开办的第一家工厂
C.纱厂的规模在全国最大
D.创办者是清末状元“下海”
1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1.“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近代民族工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件是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1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感谢李兄发来祝贺之函,然而我虽考取状元,不仅没有欣喜反而满心困惑……。”
——张謇给朋友的回信
(1)考上状元的张謇为什么不仅没有欣喜反而会满心困惑?
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3)状元实业家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
B
A
A
C
A
D
A
D
D
二、材料分析题
11.(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纺织业和面粉业
(2)一战后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民族独立,国家强大。
12.
(1)因为当时签订《马关条约》,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企业前景堪忧。
(2)
①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②一战期间,民族工
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或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答出三个阶段,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3)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等等。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企业没有广阔的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