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洋务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
概念释疑
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与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南北战争时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第4课洋务运动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目的、口号;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
3、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原因。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第三章:梦破追源篇----千载遗憾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1840--1842
1856
1860
1851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外患
落后的大清帝国需要一场
改革
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鸿章窃以为天下大事穷则变,变则通。
--李鸿章上书给恭亲王的信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则业可成。
——顾廷龙等《李鸿章全集》
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背景
内忧外患
时间
主张
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自强
求富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阅读课本20页,完成表格并在书上做标记
,
英国
法国
德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比利时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国统一
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一
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
二
今天老佛爷终于答应让我筹建北洋水师,以振国威。这实在是大好的事情,可是经费从哪里来呢?这些年总是打败战,赔了外国人不少钱,户部那帮人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钱来给我建设海军呢!国家实在太穷了,我得想办法赚钱啊!
三
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而来,打开了我们的国门,看来我们的海防确实太薄弱了,加强海防建设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啊。
四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李鸿章日记
病症一:
病症二:
病症三:
病症四:
军事落后
国库空虚
海防薄弱
缺少人才
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②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口号
企业名称
自强
口号
企业名称
求富
③建立新式海陆军
④兴办新式教育
主要成果
A.组建
,
B.筹建
,
建成
四支海军。
主要成果
兴办
,
设立
,
派遣
。
阅读课本21-22页,完成表格,并在书上做标记
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口号
企业名称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自强
②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口号
企业名称
求富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煤矿(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建立新式海陆军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主要成果
A.组建
,
B.筹建
,
建成
四支海军。
新式洋枪队
新式海军
福建
广东
南洋
北洋
新式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广东海军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停泊在旅顺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
镇远
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美国海军年鉴》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④兴办新式教育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主要成果
兴办
,
设立
,
派遣
。
新式学堂
翻译馆
留学生出国深造
外语
、天文、化学、物理、医药、外国史地、国际公法、体育、造船等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唐绍仪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
第一批军事工业
第一批民用企业
第一批新式海军
第一批新式学堂
第一批新式人才……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近代化的一大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甲午之殇
大梦破碎
第三章:梦破追源篇----千载遗憾
依据三则材料,结合课本23页探究
有那么多个“第一”的洋务运动,为什么走向失败的末路呢?
材料一:真正的成本浪费不在科技,而在管理。在晚晴的46年中,江南局竟换了19个总办。换一总办即添加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办洋务是肥差,大家消减了脑袋钻,结果安插进来的大多为外行。外行管理内行时,对技术人员没有激励,对工匠动不动就体罚,大家或者磨洋工,或者偷干私活,贪污、挪用款项和索要回扣页层出不穷
。
--赵福帅《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
材料二:英国政府在批准英国军官可以离队加入李鸿章的淮军训练的时候指示说:“现在我们无论给予中华帝国什么样的帮助,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如此使清朝的新政始终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稍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立即进行干涉。在这种所谓的“支持”下帮助清政府实施的“新政”就要大打折扣了。以学技术为例:福州船政局所聘用的外国员匠,并非尽心竭力,“大率惟利是趋,狡黠者又居其半”,并且“随事沾沾自喜,虽极平常之法,亦若不胜珍惜,必几经催促,而后出以示人”。
---李连周《洋务运动中的阻碍势力》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就应该只学习自然科学,而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工业模式而不引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
管理落后
腐败
外国势力
的挤压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根本原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撕破,自然真相败露,不可收拾。
---李鸿章
第三章:梦破追源篇----千载遗憾
求强未强
求富未富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
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依据三则材料,结合课本22页
探究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论从史出
“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李鸿章传》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42
岁的张
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34
岁的詹天佑,修筑铁路,科技救国。
32
岁的梁启超,公车上书,改良救国。
29
岁的孙中山,暴力颠覆,革命救国。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
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
奕?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
甲午一战三军败,国未能富兵未强。
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
1、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001A正式下水,为建设强大海上作战力量,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化海军始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A
B
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表现在(
)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C、担任钦差大臣开展禁烟运动
D、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
B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最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C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只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真正变革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
时间
主张
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内容
作用
失败原因(根本)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自强
求富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创军事工业2.办民用企业3.建新式陆海军4.办新式教育
见课本22页
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八上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第四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兴办的企业,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和主张口号;
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增强个人对国家兴衰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单元导入:联系第一单元导出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
新课导入:通过对李鸿章的不同看法导入课题。
出示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目的、口号;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
3、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原因。
整体感知:本节课将通过一下四个篇章进行学习。
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第三章:梦破追源篇----千载遗憾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新课学习:第一章:国殇寻路篇----千年变局
洋务运动的兴起
1、出示两幅图片,学生判断当时的清政府发生了什么事?概括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论丛史出:利用三则李鸿章的话揭示洋务运动的兴起。
3、学生阅读课本20页,完成表格并在书上做标记。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主张、口号、目的及代表人物。
背景
时间
主张
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过渡:课件展示地图,大致了解当时的世界形势。
第二章:顺流发展篇----千古创举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出示李鸿章的四则日记,查找当时的清王朝的病症。
一: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
二:今天老佛爷终于答应让我筹建北洋水师,以振国威。这实在是大好的事情,可是经费从哪里来呢?这些年总是打败战,赔了外国人不少钱,户部那帮人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钱来给我建设海军呢!国家实在太穷了,我得想办法赚钱啊!
三: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而来,打开了我们的国门,看来我们的海防确实太薄弱了,加强海防建设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啊。
四: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2、针对病症洋务派是如何开展洋务的?阅读课本21-22页,完成表格,并在书上做标记
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口号
企业名称
自强
②开办近代民用工业
口号
企业名称
求富
③建立新式海陆军
主要成果
A.组建
,
B.筹建
,建成
,
,
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教育
主要成果
兴办
,
设立
,
派遣
。
过渡: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失败。
第三章:梦破追源篇----千载遗憾
1、小组交流合作:依据材料结合课本23页探究
有那么多个“第一”的洋务运动,为什么走向失败的末路呢?
材料一
:真正的成本浪费不在科技,而在管理。在晚晴的46年中,江南局竟换了19个总办。换一总办即添加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办洋务是肥差,大家消减了脑袋钻,结果安插进来的大多为外行。外行管理内行时,对技术人员没有激励,对工匠动不动就体罚,大家或者磨洋工,或者偷干私活,贪污、挪用款项和索要回扣页层出不穷
--赵福帅《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批准英国军官可以离队加入李鸿章的淮军训练的时候指示说:“现在我们无论给予中华帝国什么样的帮助,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如此使清朝的新政始终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稍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立即进行干涉。在这种所谓的“支持”下帮助清政府实施的“新政”就要大打折扣了。以学技术为例:福州船政局所聘用的外国员匠,并非尽心竭力,“大率惟利是趋,狡黠者又居其半”,并且“随事沾沾自喜,虽极平常之法,亦若不胜珍惜,必几经催促,而后出以示人”。---李连周《洋务运动中的阻碍势力》
材料三: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就应该只学习自然科学,而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工业模式而不引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
小结:强调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
2、小组交流合作:依据材料结合课本22页
探究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
材料一:
材料二: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过渡:评价李鸿章
第四章:鉴古行今篇----后世启迪
讲述后洋务时代,中国人的探索。今天中国的工业成就。升华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总结:齐读历史歌谣
巩固练习: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