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1 17: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下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调
音色
B.
响度
音色
C.
音调
响度
D.
只可能是音色
2.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
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
3.
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
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4.
在相同的温度下,下列情况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
在水中
B.
在真空中
C.
在空气中
D.
在玻璃中
5.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
医用“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声音响度太小
B.
声音响度太大
C.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7.
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8.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A.
B.
C.
D.
9.
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重敲音调高
B.
轻敲响度大
C.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
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不能减弱在室内听到外面的噪声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1.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12.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山间小溪的流水声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
D.
①④⑤
13.
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14.
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15.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20分)
16.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约在
?赫兹到
?赫兹,蝴蝶从身旁飞过,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原因是
?。
17.
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
18.
发声体的
?不同时,发声体振动的
?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同一根钢丝弦,拉的紧一些时音调会变
?(选填“高”或“低”),这时候若将其振动部分变短些,音调会变
?(选填“高”或“低”)。钢琴和小提琴合奏同一乐曲,则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
?,不同的
?和
?。
19.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程度叫做响度。
20.
口技演员在表演时,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中的
?特征。
21.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
?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
?和
?。
22.
噪声是指由发声体
?时所发出的声音。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
?、
?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23.
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
?,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打点计时器的振动频率是
赫,它表示的意义是
?。
24.
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
?
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
效应。
25.
查阅下表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因素

?,依据:
?;
因素

?,依据:
?。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30分)
26.
蜜蜂飞出去采蜜时,双翅每秒钟振动
次,采蜜回来时双翅每秒钟振动
次。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岀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蜜蜂是去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巢?
27.
当你咀嚼脆黄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捂起来,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为什么用手捂住耳朵后听到的声音会更响?
28.
如图所示是一种交通标志牌,你知道它的意义吗?应在哪些地方竖立这种标志牌?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0分)
29.
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另一艘船在
秒后收到声音信号,两船相距
米,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30.
如果你在看见闪电
秒后才听到第一声惊雷,试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有时在第一声惊雷之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解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不同的人听觉范围不同,人的听觉范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小。
3.
C
4.
D
5.
B
【解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控制噪声的声源防止噪声的产生(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如植树造林等);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机动车噪声的传播,所以选B。
6.
D
7.
C
8.
D
【解析】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9.
D
10.
B
11.
C
12.
C
13.
B
14.
B
15.
C
【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第二部分
16.
;;蝴蝶翅膀振动频率过低
17.
振动;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
18.
振动的快慢;频率;高;高;音调;响度;音色
19.
振幅;强弱
20.
音色
21.
无规律振动;影响;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22.
做无规律振动;休息;学习和工作
23.
频率;物体振动快慢;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振动

24.
音色;双耳
25.
介质的种类;声音在空气、软木、煤油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介质的温度;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时传播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26.
音调
27.
咀嚼脆黄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28.
禁止鸣笛;这种标志牌一般竖立在医院、疗养院、学校等附近;以使该区域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第四部分
29.
米/秒
【解析】由
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30.
米;雷声不断反射产生回声,听到连续的回声就是隆隆的雷声。
第6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