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2 10:22:29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地图、制作时间轴和补充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途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整理出五四运动给的发展历程、共产党诞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
2.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影像等史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阐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分析共产党诞生所带来的开天辟地的影响;总结国民革命的意义。
3.通过展现图片和影音材料,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感受“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培养学生对五四先驱与革命志士的钦佩之情,从而坚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的影响。
难点: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共产党建立的影响。
课前准备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教师活动】播放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使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了解。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学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填写学案。
1.背景
(1)日本侵华:1915年1
月,日本利用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的失利: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导火索)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五四运动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力是谁,口号和表现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五四运动共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力及口号。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主力
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2)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五四运动的影响。认识到五四运动具有三重性质: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填写学案,认识到五四运动具有多重性质。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教师活动】抽取部分小组,听取各小组的理由,并进行总结。
(1)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就世界革命的阵线来说,它已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空前广泛地发动起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及的。
(3)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决定了斗争的胜利。
(4)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亲眼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无产阶级逐渐接替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根据课本内容,找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心及表现,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填写学案。
1.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2.中心: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3.表现
(1)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能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外部条件。
1.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1920
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2.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教师活动】PPT展示中共一大的会场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图片,帮助学生记忆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议中的精神,请同学们找出中共一大的会议内容。
(1)时间:1921
年7月。
(2)地点: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会议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背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讲解。
4.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确定的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①最低纲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一)国共合作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标志: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旧三民主义的内容,PPT展示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不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活动】回顾旧识。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1)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2)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3.意义
(1)以国共合作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2)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席卷全国。
(二)国民革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国民革命的进程,重点讲解北伐战争及其路线。
1.进程
(1)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3)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失败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革命失败。
课后总结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分界线,既是前一系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又是迈入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领导下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等因素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板书设计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对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和意义;知道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通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战略中心的转移,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内容,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充分利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国家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的党,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观察多媒体图片,上图描绘的是什么事件?同学们思考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新课讲授】
【师】多媒体展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图片,同学们观察图片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权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权建设
(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师】宁、汉为什么能够合流?
【生】蒋介石、汪精卫他们的根本利益一致。
师总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开始着手建立反革命政权,与武汉尚未叛变革命的汪精卫国民政府对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也走上反革命道路。经过国民党内部派系关系的调整,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往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也就是蒋家王朝的建立,由国民党一党专政,故又称国民党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直到1949年被推翻为止,持续了22年的反动统治。从阶级属性上看,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权;从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特点看,是国民党一党专制。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3)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师】宁汉合流后,中国同时存在两个政权:一个事南京国民政府;一个是张作霖控制的北京政府。为了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北伐。这次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习北伐统一。
2.北伐统一
(1)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发现北伐进行的并不顺利其中一个国家就是日本,介入干涉北伐并制造了“济南惨案”,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济南惨案发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内容。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其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北伐。国民革命军于5月1日克复济南后,日本在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的耳鼻割去,然后枪杀,并杀害交涉署全部职员。同时日军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根据国际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事后调查统计,中国军民共死6000余人,伤1700余人。
(2)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因张作霖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师】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而不是真正的统一?
老师总结:“东北易帜”后,虽以南京国民政府为名义上的政府,但实际上仍是各个军阀割据的状态,比如山西依然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此外,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当时仍被外国控制。所以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并且北伐战争结束后,新军阀之间展开了混战,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师】讲到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同学们联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想一想两次北伐有何不同?
师总结: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军阀张作霖的北伐战争。这次北伐与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性质不同: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国民政府的北伐是新军阀对旧军阀的统一战争,代表英美等国利益的蒋介石集团的北伐,实际上是英美等国势力的扩大。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3.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阻碍因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拓展延伸】什么是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师】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南昌起义的时间、内容、结果等。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的屠杀政策。
(3)经过: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②随后,起义军撒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③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4)结果:全歼南昌守敌,起义成功。随后,南下广东遭围攻而失败。
(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6)教训: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
【师】通过南昌起义失败,暴露了领导人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2)内容
①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归纳秋收起义的概况和结果。
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图片中描绘了什么情景?
井冈山星火
(1)过程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史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斗争: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师】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什么这条路行得通?
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因而缺乏城市革命的阶级基础: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反革命力量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
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打下的群众基础;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师】将北洋军阀割据与工农武装割据进行比较。
北洋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社会根源
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结果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敌人力量在城市非常强大,而在农村统治薄弱
形成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政权性质
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影响和前途
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出现范围
遍及全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
主要在农村
【师】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蒋介石惊恐不安,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中国共产党又会面临什么考验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阅读课本学习红军长征这一内容。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主题: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3)内容:
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走向胜利
①四渡赤水,使敌军疲于奔命。
②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5.胜利标志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师】同学们通过表格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从中共三大到国民革命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从国民革命到南昌起义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斗争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从长征到遵义会议
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史料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正确。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使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课后总结
1927年7月后,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宁汉合流”,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确立。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北伐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民族工业也有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武装起义、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挽救了中国革命,迎来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板书设计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建立:1927年4月
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
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胜利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过程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