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23张)+教案+学案+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23张)+教案+学案+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1 16:29:59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学案
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2.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提升理性思考的品质能力。
3.结合写作实践,能够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
重点:
体会本文论述的针对性、辩证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二)作者简介: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三)字词:
惰性(duò)
虔诚(qián)
编纂(zuǎn)
米涅(niè)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
1.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明确: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2.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种族又称人种,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形成和人类的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才说“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3.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明确:
“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等;“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4.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董卫国《彰显和而不同的时代意蕴》)
材料二:
“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板块,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
作为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当然知道国际冲突都与利益有关,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目的是要找到利益冲突背后的原因,强调“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用文化差异解释国际冲突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
由于“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差异性,因此亨廷顿坚决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应该说,亨廷顿否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并没有错,但是,由于他完全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看不到日益强化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进而忽略了作为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任何国际关系理论,只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否则就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文明冲突论”就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
(摘编自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
材料三:
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
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爱琴海岸,此次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意义深远。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半年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给出了答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此深为赞赏。在11月11日的会谈中,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再次强调:“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此前,外界已关注到中希关系中的“不寻常”——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希腊总理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来华出席第二届论坛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个伟大的倡议,既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
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正在为当今世界持续提供着智慧和启示。
(摘编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2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以此思想孕育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B.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
C.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
D.作为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对话,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B.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其根源基础是坚持文明差异性。
C.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以此促进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这一价值追求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
D.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
B.中国不会形成“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这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得到了印证。
C.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差异,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典范。
D.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张冠李戴,文中是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文明冲突论”并不等于“文明差异”,这二者并不等同。C项,“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强加因果。文中是说“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D项,“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强加因果。文中是说“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和“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并无因果关系。
2.答案:D 
解析:A项,“只要……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分析有误。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B项,“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错误,应为否定。C项,“所有国家的认可”错误,如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英国利益为上的政策就不一定认可。
3.答案:D 
解析:D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讲到“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
4.答案:①从论证结构来看,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提出论题。引发读者思考,再表明观点,最后作出结论。②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希腊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是引用论证,中希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③从论证语言来看,语言较鲜明、生动,如“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鉴未来”等。
5.答案:“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①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②国外“文明冲突论”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种错误的理论。③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为文明的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做出了成功实践。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案
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2.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提升理性思考的品质能力。
3.结合写作实践,能够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体会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
体会本文论述的针对性、辩证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写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题目解说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简明扼要,直接亮出了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就为读者阅读本文,迅速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六、全文分析
1.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明确: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2.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种族又称人种,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形成和人类的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才说“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3.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明确:
“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等;“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4.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七、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八、写作特点
1.语言准确严谨。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如“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动词“制约”前面加上“归根到底”,准确地表明这种“制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最根本的。又如“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中,“过分”一词使用严谨,强调了“推敲”的程度。再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中,“照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一修饰成分把作者的观点界定得非常准确,让人感到作者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把自已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反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2.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这主要体现在文中较多地使用了复句。如“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分析说理,语言表达十分周密,可谓天衣无缝。此外,文中还多处用到因果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等。这些复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准确,无疑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周密性与逻辑性。
九、补充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
十、总结全文
本文是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因为其还受很多偶然性的影响,但经济的必然性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早就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再次阐释,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过本文,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不合逻辑,最后两小句在内容上具有因果关系。
2.答案:B 
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根据事理可知,排除A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
4.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解析:解答时,根据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找到语段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压缩,同时注意字数限制。根据语段内容可知,时间是“2020年6月3日”;主体是“世界经济论坛”;事件是“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是“世界的复兴”;方式是“线下和线上”。摘取各要素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注意字数要求。(共23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2.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提升理性思考的品质能力。
3.结合写作实践,能够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写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文学常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
题目解说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简明扼要,直接亮出了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就为读者阅读本文,迅速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文本研读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文本研读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种族又称人种,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形成和人类的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才说“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文本研读
“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等;“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主旨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艺术特色
1.语言准确严谨。
2.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艺术特色
1.语言准确严谨。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如“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动词“制约”前面加上“归根到底”,准确地表明这种“制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最根本的。又如“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中,“过分”一词使用严谨,强调了“推敲”的程度。再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中,“照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一修饰成分把作者的观点界定得非常准确,让人感到作者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把自已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反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艺术特色
2.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这主要体现在文中较多地使用了复句。如“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分析说理,语言表达十分周密,可谓天衣无缝。此外,文中还多处用到因果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等。这些复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准确,无疑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周密性与逻辑性。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__________,只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坚强的人生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免疫力。
A.名节源于党性,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
B.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是非明于学习
C.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名节源于党性
D.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D
小试牛刀
注意与前面的“三讲”的对应。先是“学习”,故排除A、B两项;然后是“政治”,故排除C项;最后是“正气”,故选D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及革命实践极其广泛,恩格斯却用短小的篇幅将其表现出来。
B.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之本,国家应当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C.作为汉剧艺术的代表人物,陈伯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并对汉剧唱腔艺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D.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其实是国内某些人臆想的“洋规矩”。对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常常是国内热火朝天,而国外莫名其妙。
小试牛刀
A.搭配不当,应在“实践”后面加“的内容”。B.成分残缺营造”
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社会氛围”。D.搭配不当,“不文明行为”与“洋规矩”不搭配,将“洋规矩”改成“不合‘洋规矩’的行为”。
C
小试牛刀
3.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4.马克思早就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再次阐释,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过本文,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示例:恩格斯的这封信,给我以深刻的启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历史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因素制约。由此可见,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集体和国家,都应该把经济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把经济建设搞好,才能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其他事业的发展,人们才能过上理想而幸福的生活。这也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不谋而合,物质生活是人类最基础的生理需求,没有这一基础的满足,其他层次的需求都是奢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基于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四十多年的社会发展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可以想见,未来的中国,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因为我们确信,我们找到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A.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芽儿”“花儿”“果儿”都具有人的情感,全诗一唱三叹,极具韵味。
B.诗中通过“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生命正在走向成熟,颇具动感。
C.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寄寓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意愿与理想。
D.这是一首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哲理小诗,“芽儿”“花儿”“果儿”是作者的化身,正好组成了完整的人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恩格斯不遗余力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
)和宣传,对于那些歪曲、篡改或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也给予毫不留情的反击和(
)。恩格斯严厉地(
)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反动谬论,包括新历史学派对理论和经济规律的普遍性的否定,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的反对,包括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反对,对《资本论》的攻击。恩格斯的不屈努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面对杜林恶毒攻击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特别是攻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恩格斯于1876年到1878年写下了《反杜林论》这部名著。___①___的同时,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3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政治经济学”篇,通俗明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___②___的基本原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释
反驳
批判
宣称
B.解释
反驳
批评
宣扬
C.阐释
驳斥
批判
宣扬
D.解释
驳斥
批评
宣称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恩格斯的不屈努力,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B.恩格斯的不屈努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C.恩格斯的不屈努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D.恩格斯的不屈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3.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人为制造马恩对立的状况,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去剖析辨别把握这些“新发现”“新观点”的目的与实质,既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要不加鉴别地去追捧吸收,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它用这种文字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印过十二种不同的版本。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有删改)
选文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写作缘起以及出版情况,那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出发,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的这个讲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选自蒋成会、张荣臣《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标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从本质属性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历史基点。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者高度统一,互为规定,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从产生原因看,新时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应运而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科学认识矛盾变化是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多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美好生活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意义影响看,新时代连接起民族和世界两个大局,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巨幅横标,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世界眼光。新时代有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胸怀“两个大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栉风沐雨、勇毅笃行。
从依靠力量看,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都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性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面向未来,人民对党期待更高、要求更高,必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充分彰显,实现从大党、大国到强党、强国的根本转变。
(选自钟纪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担当尽责》,《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三:
《吕氏春秋》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们的很多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次全会重点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继续完善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来。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世易时移,没有一个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行之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来说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问题、新情况对我们的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创新,谋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策和研究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历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我们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和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选自张美美《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新丝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阐释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B.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还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
C.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运用其唯物史观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
D.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自身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们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并不代表不可以用发展的眼光解读马克思主义。
B.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度统一。
C.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只有充分彰显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依靠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D.一方面发展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又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与完善党的制度。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B.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做好表率,当好示范,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意识。
C.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D.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4.如何理解材料二开头一段所说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5.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分析制度革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6.恩格斯在谈到“必然性”与“偶然性”时,提到了拿破仑,说这个“伟大人物”的出现也是“偶然”的。请你仿照课文中相关语句另举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用“恰巧……所需要的……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就……。因为……所以……”的句式写一段先叙后议的文字,并将议论的结论归结到“偶然性”或“时势造英雄”上,不超过2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芽儿‘花儿’‘果儿’是作者的化身,正好组成了完整的人生”错。“芽儿”“花儿”“果儿”比喻青年的不同时期,“芽儿”“花儿”是青年的发展时期,“果儿”是青年的成熟时期。
2.答案:1.C;2.B
3.①在批判杜林(思想);②政治经济学
解析:1.阐释:阐述并解释。解释:①分析阐明。②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前者所表达的内容比后者更系统一些,后者一般用于口语,结合语境可知,应用“阐释”。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驳斥:反驳错误的言论或意见。从前文的“歪曲、篡改或攻击、诋毁”来看,恩格斯所要否定的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错误的言论”,因此,应用“驳斥”。批判:①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②分析判别,评论好坏。批评: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根据后面的“反动谬论”可知,此处应用“批判”。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宣扬:广泛宣传,使大家知道;传布。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宣扬”。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打造”与“科学性”“纯洁性”搭配不当,可将“打造”改为“捍卫”;二是语序不当,根据一般认知规律,应是先捍卫自身特点,然后促进其发展,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应与“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互换位置。A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C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D项两处语病均未改正,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
3.第①处,根据前面的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和后面的“的同时”可知,此处写的应是恩格斯对杜林的态度,可填“在批判杜林”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相对比较简单,根据前后文内容可知,此处要填的是“政治经济学”篇阐述的是哪一基本原理,根据语段主要内容和“‘政治经济学’篇”的提示可知,此处应填“政治经济学”。
3.答案:文段借用恩格斯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强调应立足现实,辩证地分析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解析:该语段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恩格斯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言论的使用,属于引用论证。论证的重心在后半部分,通过“不能一味否定”“不要不加鉴别”可以总结出“批判地继承”或“创造性地继承”,由“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出“立足现实”,由此可知后半部分可以概括为“立足现实,辩证地分析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答案:(1)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可以作一些修改。
(2)是从两个方面论述的:一是最近25年来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特别是二月革命以及巴黎公社的实践使得《宣言》的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二是对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以及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在实际运用中也已过时。
解析:第一问,实质上是要求概括中心论点,根据“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作答即可。第二问,实质上是要求分析论证思路,通读第二段就可以发现“其次”一词,由此推断,是从两方面论述的。然后抓住“由于最近25年来……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等内容,提炼概括,整理成答案。
5.答案:1.C;2.D;3.B
4.①该政治判断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也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沿革;②该政治判断既具有时代价值,又具有国内国际的实践意义。
5.①坚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原则,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②坚持与特定历史方位协调一致的原则,因为历史方位标示着国家、民族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客观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因为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复制,必须主动创新。
解析:1.A项,“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说法于文无据;B项,“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只是恩格斯做的一个类比;D项,因果关系错误,根本原因是“世易时移”。
2.“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材料三说的是面对发展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创新方法,完善制度,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据此可知,D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这一观点。A项是从理论与实际等角度谈我们党的一贯做法,B项说的是党员干部要带头提高制度执行力,C项突出的是我党的务实作风,均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
4.材料二使用了总分式的结构,以分论点的形式,分别从“本质属性”“产生原因”“意义影响”“依靠力量”等四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特点;而开头一段中所说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属于总说,明确了四个分论点阐释的侧重点,不难得出答案。
5.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答案要点①,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据材料二对“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分析,可得出答案要点②;根据材料三中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去创新”,可得出答案要点③。
6.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先确定一个符合要求的“伟大人物”,再按题干要求的句式写作,说理部分可以参考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