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3.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文学常识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字音字形
肤浅(fū)
谆谆(zhūn)
逻辑(jí)
谬种(miù)
有的放矢(shǐ)
华而不实(huá)钦差(qīn)
竹笋(sǔn)
臆造(yì)
滥调(làn)
题目解说
课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它既揭示了论题,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论点。从课文题目来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改造”在这里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肯定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成就,指出这些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以此证明我们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在学习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说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把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对照分析,反对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学风,进一步证明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造学习的三项建议。
《改造我们的学习》本论部分“一”共7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本研读
7句话的层次关系:第1句是论点,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是从正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2至6句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由“幼年”到“现在”)及其发展过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和“抗日战争以来”两个阶段)两方面展开论述。第7句是小结,说明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谈到“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为什么还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请简要分析。
文本研读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更深入。文章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相关现象,还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运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照,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第三部分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文本研读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上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
文本研读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本文在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论证结构清晰明了。文章在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文中的一、二、三)阐明了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文本研读
论证方法丰富多样。一是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是非分明,说服力强。对比是一种鉴别事物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旗帜鲜明,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在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甚至句中都采用了正反对比法。通过对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条理清晰。比如,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的第一部分谈取得的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文本研读
二是举例论证。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文章本论的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用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等概括性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本论的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的缺点”时,列举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情形,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的。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等典型事例,使论证充分有力。
文本研读
三是引用论证。作者在列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论证。如本论的第三部分,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主旨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艺术特色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艺术特色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文章按照引论(开头的一句话)——本论(第一至第三部分)——结论(第四部分)结构全文。本论部分中,每一部分的内在思路也非常清晰,如第二部分对缺点的阐述,按照摆现象——析危害——作总结的思路论述,既有针对性,又层层深入。
艺术特色
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例证有概述的和具体的,如第一部分中关于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的叙述,是概述性的;第二部分中教哲学的、教经济学的、教政治学的等事例,是具体的。引证主要是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名言。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加以对比论证。
艺术特色
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日益”“一般地说”等;鲜明主要体现在对主观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的揭示方面;生动体现在使用了很多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1.下列各项中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以玉壶中晶莹透明的冰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
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将主观主义者比作“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
C.《红楼梦》用“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来形容贾宝玉,此处运用的是借喻,“纨绔”指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膏粱”指肥肉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D.“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诗人王涯把“新月”比作“蛾眉”,意为弯弯的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
C
小试牛刀
解析:“此处运用的是借喻”错误,应为借代。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记者采访李教授时说:“听说您最近有--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问世。您真是好样的!我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B.弟弟在银行上班,衣着总是光鲜亮丽,每次见到他,我都夸奖说:“足下真是异彩生辉呀!”
C.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毕业之后,垂念恩师,值此新春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小试牛刀
A项,“您真是好样的”太过口语化,不符合场合。B项,“足下”,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此处是我对“弟弟"说,用在此处不得体。D项,“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用在此处不得体。
C
小试牛刀
3.下列在语段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批评文章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是一本正经地摆弄枯燥学理,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的批评文章就是模范。如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讽刺教条主义者: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的批评文章并没有板着面孔教训人,————,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文学性。
A.将一些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
B.而是把一些生活哲理融入文章
C.并且融入文章中一些生活哲理
D.把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之中
B
解析:括号前的句子中“没有”一词,是否定“板着面孔教训人”,从括号后的内容“语言生动诙谐”来看,括号中应该是肯定相关的内容。选项中有“而是”关联词的句子正好与括号前的语句关系相对应,所以答案为B。
小试牛刀
4.《改造我们的学习》不仅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请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示例:示例:《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报告,思路非常清晰,是我们学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典范。标题就旗帜鲜明地告诉听众这篇报告的中心内容。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方面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总结经验;其次,提出我们在学习相关方面的内容上仍存在重要问题和缺点。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第三部分将学习态度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和主观主义的态度加以比较来论证主观主义的态度后果的严重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正确性。最后一部分则在结合当时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对如何学习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总起来说,就是观点鲜明,态度明确,说理清晰有条理。这一点,对写作议论文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第一单元
2.1
改造我们的学习
学案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3.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
重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难点: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三)字词:
1.字音字形
肤浅(fū)
谆谆(zhūn)
逻辑(jí)
谬种(miù)
有的放矢(shǐ)
华而不实(huá)
钦差(qīn)
竹笋(sǔn)
臆造(yì)
滥调(làn)
2.词语释义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办事毫无目的。
瞎子摸鱼:比喻盲目行事,没有明确的目标。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漆黑一团:①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儿光明。②形容没有一点儿希望。③形容一无所知。④形容一无是处。
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肯定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成就,指出这些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以此证明我们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在学习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说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把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对照分析,反对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学风,进一步证明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造学习的三项建议。
四、学习课文
1.《改造我们的学习》本论部分“一”共7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7句话的层次关系:第1句是论点,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是从正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2至6句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由“幼年”到“现在”)及其发展过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和“抗日战争以来”两个阶段)两方面展开论述。第7句是小结,说明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2.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谈到“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为什么还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请简要分析。
明确: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更深入。文章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相关现象,还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运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照,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3.第三部分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明确: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上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4.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
明确: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5.本文在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明确:
论证结构清晰明了。文章在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文中的一、二、三)阐明了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论证方法丰富多样。一是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是非分明,说服力强。对比是一种鉴别事物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旗帜鲜明,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在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甚至句中都采用了正反对比法。通过对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条理清晰。比如,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的第一部分谈取得的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二是举例论证。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文章本论的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用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等概括性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本论的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的缺点”时,列举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情形,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的。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等典型事例,使论证充分有力。
三是引用论证。作者在列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论证。如本论的第三部分,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科学______。哥白尼的地心说、牛顿力学理论、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与______,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其______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素质而言,科学意识、科学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______。因此,(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应用
战斗力
无所不至
B.息息相关
应用
竞争力
无所不在
C.息息相关
运用
竞争力
无所不至
D.休戚相关
运用
战斗力
无所不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既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又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C.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改造自身、造福世界的伟大力量也是科学。
D.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科学家攸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从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看,科学的发展攸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在现代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D.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及国民教育中,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发展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4.下列对各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运用了明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在于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伏击战的到来。
B.华老栓去刑场给儿子买“药”时,康大叔给他人血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其中“红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展示华老栓的内在性格。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这副对联,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观主义学风。
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本句由三个假设复句构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构成层层深入,说明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从而强调改造我们的学风的必要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第一空,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语境中指“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变化”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应选“息息相关”。第二空,应用:①使用;②属性词,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语境中指“科学理论和技术”使用到生活、生产中,选“应用”更恰当。第三空,战斗力:军队作战的能力。竞争力: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语境中指“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体现着“竞争力”,应选“竞争力”。第四空,无所不至: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②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根据上文“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知,此处应选“无所不在”。
2.答案:B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段的开头,有领起下文的作用。陈述对象应为科学,最好以“科学”开头,故排除C、D两项。根据语意,“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与“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存在递进关系,语序不能颠倒,故排除A项。
3.答案:C
解析:要补写的句子在文段的结尾处,带有总结的性质。文段的主题是论述科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文段并未谈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故排除A、B两项。“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发展”直接与“国民教育”有关,然后又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D项,语序不当,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没有“夸张”手法。第一单元
2.1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案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3.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含意,以及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三段式”论证结构的特有形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及其他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重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难点: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高一时学习了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请回顾一下这篇文章具有哪些特点?——对,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具有更大的鲜明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论辩性很强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板书文题)
二、写作背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题目解说
课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它既揭示了论题,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论点。从课文题目来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改造”在这里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肯定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成就,指出这些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以此证明我们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在学习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说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把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对照分析,反对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学风,进一步证明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造学习的三项建议。
六、全文分析
1.《改造我们的学习》本论部分“一”共7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7句话的层次关系:第1句是论点,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是从正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2至6句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由“幼年”到“现在”)及其发展过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和“抗日战争以来”两个阶段)两方面展开论述。第7句是小结,说明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2.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谈到“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为什么还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请简要分析。
明确: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更深入。文章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相关现象,还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运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照,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3.第三部分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明确: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上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4.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
明确: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5.本文在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明确:
论证结构清晰明了。文章在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文中的一、二、三)阐明了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论证方法丰富多样。一是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是非分明,说服力强。对比是一种鉴别事物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旗帜鲜明,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在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甚至句中都采用了正反对比法。通过对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条理清晰。比如,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的第一部分谈取得的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二是举例论证。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文章本论的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用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等概括性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本论的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的缺点”时,列举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情形,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的。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等典型事例,使论证充分有力。
三是引用论证。作者在列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论证。如本论的第三部分,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七、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八、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文章按照引论(开头的一句话)——本论(第一至第三部分)——结论(第四部分)结构全文。本论部分中,每一部分的内在思路也非常清晰,如第二部分对缺点的阐述,按照摆现象——析危害——作总结的思路论述,既有针对性,又层层深入。
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例证有概述的和具体的,如第一部分中关于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的叙述,是概述性的;第二部分中教哲学的、教经济学的、教政治学的等事例,是具体的。引证主要是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名言。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加以对比论证。
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日益”“一般地说”等;鲜明主要体现在对主观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的揭示方面;生动体现在使用了很多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九、补充资料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十、总结全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针对党内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重要报告,文中指出应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文章对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了精辟透彻的论述,并提出了改变学风的具体建议,号召全党要研究现状,研究中国的历史,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改造我们的学习》不仅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请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锤炼个人品德,______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______。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______,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
)。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______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必须
蔚为大观
演化
明德惟馨
B.必需
蔚然成风
演进
桂馥兰馨
C.必须
蔚然成风
演进
明德惟馨
D.必需
蔚为大观
演化
桂馥兰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
B.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C.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D.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榜样引领示范,也需要个体主动作为,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
B.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还需要榜样引领示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C.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D.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罗锋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后,忙于学习的同时,也和不少同学一样,做点生意,还参加了一个社团,但他还是不知道该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他找到李培根院士,李院士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了他的讲述后,李院士问:“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①____________。”罗锋说。“没路,可以走出一条路来。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李院士说。“②____________?”罗锋不解地问。“③____________,李院士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听完李院士的话,罗锋陷入了沉思,若有所悟。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第一空,“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意思是非有不可,不能少。此处修饰“时时”,应是作状语,故选用“必须”。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此处说“善行义举”形成风气,应选用“蔚然成风”。第三空,“演进”演变发展,一般强调的是某种具体事物在发展变化的正向作用,指的是事物在长久发展变化向好的方向推进。“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此处和“整体文明素养”搭配,应选用“演进”,第四空,“明德惟馨”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桂馥兰馨”寓意是指婚后感情越来越深厚浓郁,就像桂花兰花一样芳香。此处不是婚姻,应选用“明德惟馨”。
2.答案:B
解析:“对个体而言”是针对“自我修为”而言,不应放在句首,排除A、C两项;“人格魅力”和“表达”不搭配,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上下文,注意语序递进以及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
4.答案:①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②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③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
解析:①处的答案是罗锋对“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的回答,由下文“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可推知,罗锋说的是“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②处横线后的标点是问号,应是罗锋对李院士的追问“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③处是李院士回答罗锋的追问,由下文“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可推知,应填写“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2.1
改造我们的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点出了这样几类党员干部:有的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
党员干部必须马上改造我们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要在自学的时候慎独。一些党员干部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只播放而不认真听,还有的钻空子、钻漏洞。因此,端正态度,真正把学习重视起来,是我们学习要走出的第一步。“真懂”就是要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错不在鱼和网,在于那个不能坚持的打鱼人。只有坚持不懈地“打鱼晒网”,掌握打好鱼晒好网的方法,___①___。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时,要掌握其核心要义、思想灵魂,于融会贯通中抓牢立场,抓到根本,抓住精髓。“真信”就是要在入脑入心的基础上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是要完成一种转化,___②___。所谓转化,就是学习之后入脑进行思考,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判断甄别,进而接受。所谓升华,就是要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政治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认同、理论上的认同,继而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武装。这才算是真信。“真用”就是要化零为整、学以致用。系统化地学习,完完整整地学习,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真学’就是要在自学的时候慎独”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B.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曾在改革开放之初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借代
对偶
引用
B.顶真
比喻
排比
C.引用
排比
比喻
D.排比
借代
拟人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面是一名高中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建议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语文抬爱有加。偶然发现并购买了贵社刊物的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审查。我认为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高考大限将至,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明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3.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线教育,遇到挑战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而随着教师对技术操作的熟练,更大的焦虑来自教与学的内部。由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发布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3997名高校教师中,超过50%的参与教师认为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四个方面还存在困难。而在回答“在线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提问时,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和“转变教学观念”。
4.“一带一路”是一种经济合作倡议,下图为“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一带一路”下定义。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
其一,人们是否处在彼此之间能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中。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如果不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差不多都要和同样的人打交道,相互关注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为及时做出社会性道德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熟人社会中的人都彼此知根知底,这就为对每个人做出全面准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熟人社会中,一个评价结论一旦给出,就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社会性道德评价给予一个人的是好名声,他就会由此一直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反之,他就会由此一直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孤立。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情况,在对该人没有做出新的评价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其二,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否大体相同。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如果不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一个行为者及其作为进行善恶评价,通常都以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符合该标准则为道德或善,不符合则为不道德或恶。如果人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或社会舆论;反之,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或社会舆论。显然,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一回事。
其三,社会成员是否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的主休。如果无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那么就不会有社会性道德评价;只有少数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也形成不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不因与自己无关而仍愿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做到的事。首先这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倘若需要用明评的方式对评价对象做出否定性评价,还得冒得罪人的风险。因而必须是有较强道德感或正义感的人,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主动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人们生活在可以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人们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主体,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才最强。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整体效力。相对而言,第三个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倘若无人乐于充当评价者,那社会性道德评价根本就不会发生;而前两个条件缺失其一或全部缺失,只是会不同程度地减弱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
(摘编自韩东屏《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熟人社会中,对个人的评价结论具有持久性,新的评价难以改变人们的态度。
B.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威力,说法不统一的社会舆论只会使评价对象不放在心上。
C.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首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要有较强的道德感或正义感。
D.三个外部条件的作用并不等同,前两个条件缺失,社会性道德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效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述前两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作用时,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道理论证。
B.文章指出不因与自己无关而仍愿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轻松,并阐述了其中的原因。
C.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并阐明第三个条件最重要。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三个外部社会条件对社会性道德评价效力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只有彼此间相互关注、了解,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社会性道德评价。
B.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
C.如果人们所处的外部社会条件相同,那么社会性道德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导向效力也相同。
D.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效力,社会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性道德评价。
6.请仿照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的结构,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C
3.①我们才能抓到“大鱼”;②变成一种升华
解析:1.“真学”的引号和B项中的引号均标示强调。A项,标示讽刺和否定。C项,标示特定称谓。D项,标示直接引用。
2.“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抓牢立场,抓到根本,抓住精髓”“政治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认同、理论上的认同”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继而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武装”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运用借代、对偶、拟人、顶真的修辞手法。
3.①处,句式上,由上文的“只有……”可知,后文应填“才能……”;内容上,由“掌握打好鱼晒好网的方法”和后文“抓到根本,抓住精髓”,可知此处应该是形象化的说法,可填“我们才能抓到‘大鱼’”之类的内容。②处,由前文的“要完成一种转化”和后文的“所谓转化”“所谓升华”可知,此处可填“变成一种升华”之类的内容。
2.答案:①“抬爱有加”改为“情有独钟”;②“惠存”改为“珍藏”;③“审查”改为“翻阅”;④删去“大限”;⑤“一定要”改为“最好能”。
解析:作答本题,需注意用词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抬爱”为客套话,抬举爱护,用于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不合适。“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大限”指寿数已尽、注定死亡的期限(迷信),不合语境。“一定”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材料是建议信,用于此处语气过于生硬。
3.答案:在线教育给教师带来挑战,不仅“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等成为难题,教学观念、方法与习惯也受到挑战。
解析:该段文字主要说的是《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带来的两个角度的思考:一方面是教师在在线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面对的挑战,即在教学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一带一路”是(一种)由中国提出的,贯穿亚欧非大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经济合作倡议。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续、准确的能力。题目要求根据图示下定义,题干已经给出了“一带一路”的属概念“经济合作倡议”,其本质特征可从图中提取,如其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目的是“探寻……之道”“实现……再平衡”“开创……合作”。
5.答案:1.D;2.C;3.C
解析:1.A.“新的评价难以改变人们的态度”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对该人没有做出新的评价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B.“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威力……不放在心上”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不当一回事”。C.“其次要有较强的道德感或正义感”错误,原文是“更重要的是,倘若需要用明评的方式对评价对象做出否定性评价,还得冒得罪人的风险”,其次的是“还得冒得罪人的风险”。
2.“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错误,文章没有论述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只是论述了三者对社会性道德评价的作用。
3.选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可知,影响社会性道德评价导向效力的,除了外部社会条件以外,还有“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
6.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写作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的结构形式,即整体上是总分结构,分述部分又呈对照式结构。写作时,先总述,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的观点;然后可分别论述“不好的学习方法”的表现、危害、实质与“好的学习方法”的表现、益处、实质等。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