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一对一教案--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一对一教案--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认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1-15 19: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 年级 七 性别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目标 知识点:考点:能力:方法:
难点重点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知识要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1)直线:直线具有无限延伸的性质,不可测量,没有长度单位.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① ② (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射线的端点,射线没有长度.射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① ;② (3)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线段,线端有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也称为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① ;② 2.直线与线段的基本性质(1)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此处的连结是指的两点为端点的任意线(如折线、曲线等)3.线段的等分点线段的中点是指在线段上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线段中点只有一个,而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等.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1) ;(2) ;(3)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条线段上只有两个点②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③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⑤线段AB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⑦端点不同的射线一不是同一条射线⑧端点相同的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过A、B两点直线的长度是A、B两点间的距离线段A、B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在连结A、B两点的所有线中,其中最短线的长度是A、B两点间的距离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要走1462千米,就是说上海站与北京站之间的距离是1462千米3.已知点M在线段AB上,在①AB=2AM;②BM=AB;③AM=BM;④AM+BM=AB四个式子中,能说明M是线段AB的中点的式子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9cm,BC=4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为( )cmA.2.5 B。3.5 C.1.5 D.55.如果线段AB=13 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 C.M点在直线AB外D.M点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AB直线外例2 在平面上任意画四个点,那么这四个点可以确定直线的条数为( )A.1条 B.4条 C.6条 D.1条或4条或6条经过平面内n个任意点两两画直线时,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例3 已知线段MN,在MN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MP=2NP;再在MN的反延长线上取一点Q,使MQ=2MN,那么MP是PQ的( ) A.3 B. C. D.例4 ①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4cm,若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M、N间的距离. (2)若AB=acm,BC=bcm,其他条件不变,此时M、N间的距离是多少 ②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MC的长.例5 如图1,在线段AC上取一点B时,共有几条线段?在线段AD上取两点B、C时,共有几条线段?在AB上取三个点C、D、E时,共有几条线段?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共有多少条线段?思考题1: 如图,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它们有一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画第三条直线,那么3条线最多有 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上再画第4条直线,那么这4条直线最多有 个交点.由此我们猜想:在同一平面内,6条直线最多有 个交点.条直线最多有 个交点.(用含的代数表示)思考题2:一条直线上有等n个点,试问:(1)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射线?(2)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练习与拓展】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没有长度 B.射线上有无数个端点C.两条相同端点的射线结在一起就是一条直线 D.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2. 如图3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的性质,能相交的是( )3. 在直线l上按指定方向依次取点A、B、C、D,且使AB:BC:CD=1:3:5, N为AB的中点,若NB的距离是18 cm,求AD的长.4.如图,已知线段,为的中心,P在MB上,N为PB的中心,且,求的长.————教学具体内容要有提示或附后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_____题;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A
D
B
C
M
A
E
C
D
B
A
B
C
D
A
B
C
(1)
(2)
(3)
·
F
N
M
E
·
·
·
·
·
·
·
E
F
M
N
·
·
·
·
E
N
F
M
·
·
·
·
M
F
E
N
D.
C.
B.
A.
A
B
N
M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