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1.5租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1.5租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19: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下(BS)
第5课时 租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租船”。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余数的“取”与“舍”的问题,即要熟悉商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一、情境导入
1.师:春天到了,淘气和笑笑班上的同学准备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公园游玩。到公园你们最想做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你们知道淘气和笑笑他们最想做什么呢?(划船。)
出示教材第10页的情境图。
(板书课题:租船)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
(1)提问:从情境图中你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等信息。
(2)你知道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吗?
“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不能超过4人。
2.提出问题。
(1)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22个人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2)师追问:你们知道“至少”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总结:“至少”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坐上船,而且船数要最少。
3.解决问题。
(1)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②指名学生口答,全班进行交流。
生1:我用画图的方法来做的,用22个○,表示22个人。把4个○圈在一起,就表示每4人坐一条船。
通过图可知,圈了5次,还剩下2人,也就是2人还要租1条船,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
生2:我是这样想的,1条船坐4人,2条船就坐8人,3条船就坐16人……5条船就坐20人,还剩2人,至少还要1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
……
只要学生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汇报。
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求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
(3)列式计算。
①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作答。
②指名板演,集体点评。让学生先进行纠错,最后根据学生订正后的结果,统一结果并进行板书: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注意强调作答的规范性,以及剩下的人至少需要的1条船要加上。
4.小结。
师: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
(2)派小组代表汇报,师适时引导,并总结。
我们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思考。如租船问题,如果只租5条船,只能让20个同学划船,有2人就没办法去划船。为了保证安全每条船不超载,限乘4人,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至于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筋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租船规定。
5.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试一试”的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边观察情境图,边回答,相互补充。教师板书重要的信息:每条船每小时租金9元。
(2)出示问题: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理解“最多”的含义,划3小时要27元,剩下的3元不够划1小时,所以最多只能划3小时。
(3)列式计算。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交流。得出算式:
30÷9=3(小时)……3(元)
②师提问: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小时?为什么前面我们在计算船的只数时用5+1=6(条),而这里不能划3+1=4(小时)呢?
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答的。
6.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在租船问题中运用了加1的方法,也就是“进一法”;而在计算时间时,我们是把多余的去掉,用“舍”的方法,即“去尾法”。可知,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要联系实际作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3.学生试做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汇报交流第(1)(2)小题。然后重点讲解第(3)小题。
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租1辆大车,那么就有25-7=18(人)坐小车,小车需要18÷4=4(辆)……2(人),所以是4+1=5(辆)。
如果租2辆大车,那么就有25-7×2=11(人)坐小车,小车需要11÷4=2(辆)……3(人),所以是2+1=3(辆)。
如果租3辆大车,那么就有25-7×3=4(人)坐小车,小车需要4÷4=1(辆),所以是3+1=4(辆)。
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案最适合,但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任何一种方案都是值得肯定的。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租 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30÷9=3(小时)……3(元)
答: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教后思考】
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在讲解中让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并在现实活动的情境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
而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对于“如何安排才最合理”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