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数
第1课时 数一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1页“数一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学会数千以内的数。
2.进一步了解“千”“百”“十”“个”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估计物体的数量,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会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物体的数量,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可以怎样数数吗?
生1: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
生2:可以五个五个地数,还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2.师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数超过100的数,你想知道怎么数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生:再添1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了,应该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十。[板书课题:数一数(一)]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拿出计数器,一起利用计数器来数一数。
(1)师:现在计数器上已经拨了9个珠子,如果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呢?(教师边提问边出示计数器演示。)
(2)师:现在看老师手中的计数器,十位和个位分别拨了9个珠子,它表示多少?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边提问边出示计数器演示。)
生:十位上的9表示9个十,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合起来表示99。
师:99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呢?该怎样表示?
学生先思考,动手拨一拨,再汇报。
再添1个珠子就是一百,只要在百位上拨1个珠子就可以了,其他数位上都是0,不用拨。
(3)师:999个珠子怎么拨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边拨边说每个数位的9表示的意义。
师追问:如果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呢?
师边讲解边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1个珠子。
(4)这里有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出现了,它就是“千”。看一看这个“千”出现在什么位置。(它在百位的前面。)我们现在学会了四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
2.课件展示:先一个一个地展示小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并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把这10个正方体摞一摞。
(1)问学生:这是什么?是几个十?(学生发言。)
这里是我们数的10个小正方体,摞在一起是一个长条,所以表示是1个十。
(2)接着出示2条,3条……9条,让学生说出分别表示2个十,3个十……9个十。
再追问:再加一个十,就是几个十了?(10个十。)
把这10个十放在一起是多少?(100。)
(3)100个小正方体组成一片,是1个100。2片,3片……9片分别是多少?(200,300……900。)
再加一片是多少?(1000。)
也就是说10个一百是一千。组成了1个大正方体。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师提问: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学生先独立数数,再在小组内互数,最后集体汇报交流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1:学生先理解题意,再按照书上的方法,估一估,圈一圈。
然后小组合作检查,最后展示交流。
(2)出示问题2第一个图:
①感受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②感受一本数学书厚度,看一看有多少页。(103面也就是50多页。)
一本书有50多页,1000页大约有20本书摞在一起那么厚。
现在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一看。(师生一起摆书,感受1000页纸的厚度。)
(3)出示问题2第二个图:
一张纸上画100个笑脸,10张纸上就有一千个笑脸。
2.出示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数,再口头练习,同桌对数,小组练数,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认识并感受“千”)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后思考】
这节课通过用计数器拨数,让学生回忆百以内数的数位关系以及数字与数位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从旧知中引入新知。再通过对小正方体的数数,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数位间的数值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使其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能力。注重数形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