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BS)
第2课时 数一数(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数一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大数的产生,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拨一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3.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幅图片是2008年奥运会举行体育比赛的鸟巢体育馆,你们来估一估能坐多少名观众。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1)在计数器上拨出九千九百九十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九千九百九十九)
那你知道这个数再添1个是多少吗?
(2)计数器演示。
九千九百九十九每个数位上都有9个珠子,个位上添上1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说明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那么个位没有珠子了;而十位原来也有9个珠子,又进上来1,也就是再拨1个珠子,十位上也有10个珠子,说明十位也满十了,需要向百位进1,这样十位上也没有珠子了……千位上的9个珠子加上进位上来的1个珠子,也满十,需要向万位进1,这时万位上有1个珠子,其他数位上都没有珠子。
(3)总结。
(指着计数器)我们把这个数就叫做“一万”,而这个珠子所在的数位就是万位。
2.抽象模型,感受一万。
(1)结合数正方体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出示)
生:一千。
师:那你们再看,这些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出示)请你们在小组内数一数。(教师巡视学生数的情况)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看你们都数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一万,我是一千一千地数的。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正确地数出了小正方体的个数,你们的表现可真棒。
师: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课件逐个出示):
一千 二千 三千 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进行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①“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学生互评)
②穿插“一个一个”地数,重点解决满十进1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到大家了,如果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个一个地数吗?请从九千九百八十七,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谁会?(学生回答)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以上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三、巩固练习
刚才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
1.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汇报交流。
让学生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的过程。
2.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2题。
你能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你是怎么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3.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汇报,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百”和“千”的旧知,通过有效的知识迁移,使学生回顾了大数及其相关知识,进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