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BS)
第4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9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饱览祖国巍峨的山峰。(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
2.你能读出这几个数吗?
指定学生读一读。
3.你知道这四座山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矮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1.谁最矮?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我觉得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峰的海拔都超过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2)师追问: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并分下类别。
生:1865米,575米,1533米,2155米,这四个数据中1865,1533,2155是四位数,而575是三位数。
(3)总结。
师:谁能总结下三位数和四位数在比较大小时有什么规律吗?
生:三位数都小于1000,所以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总结:通过比较数的位数就知道数的大小,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
2.谁最高?
(1)师:我们已经找到最矮的山峰了,现在再来看一看剩下的三座山峰中,谁最高?
学生比一比,讨论、交流、汇报。(华山最高。)
(2)师追问:这三个数都是四位数,数位相同时,怎么比较大小呢?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数位相同时,我们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3.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问题3。
(1)师:黄山和泰山的海拔高度都是四位数,且最高位上数字也相同,怎么比较两个的高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黄山高,泰山矮。因为黄山的海拔约1800米,泰山的海拔约1500米,所以黄山高,泰山矮。
(2)师:也就是说,当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当千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你能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规律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师整理并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数位相同时,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的大小,百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当百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字的大小……
4.师: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出四座山峰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575米<1533米<1865米<2155米)
5.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情境图。
(1)让学生先在数线上标出来,再进行比较。
(2)想一想标的这三个数在数线上有什么特点。(最大的数标在最右边,而最小的数标在最左边。)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数列中,越向左边数越小,而越向右边数越大。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8页“试一试”第2题,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
完成后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说明比法。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题。
最后集体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当数位相同,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的大小,百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当百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字的大小……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积极地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所以本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再让学生去比较四位数的大小,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探索,最终找到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但本节课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超过4个数的比较时,思维有点乱,不能很好地完成大小的顺序排列。因此,应加强学生的有序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