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6.1认识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6.1认识角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19: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图形
第1课时 认识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4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图形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是谁。
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观察。
师:它是谁呀?(是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找一找自己周围的哪些物体上有角,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小组内交流并互相指一指自己找到的角。
2.折角。
用一张圆形纸折出角,并用手感受它的边、顶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尖尖的、直直的线)
3.摆角。
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同桌相互欣赏、交流。(注意把角的特征表现出来)
4.画角。
(1)教师指导画角。大家会找角、折角、摆角,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的角画在纸上呢?教师示范画角,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互相展评。
(2)学生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
记作:∠1   读作:角1
请学生为自己画的角标上各部分名称。
(3)总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沿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认角。
出示教材第62页最后一个绿点问题中的四个图形,让学生在每个图中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讨论:在第四个图中有几个角?直线或曲线组成的是不是角?
6.做角。
(1)让学生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2)怎样把活动角变成一个更大的角?做一做,说一说。
(3)怎样把活动角变成一个更小的角?做一做,说一说。
(4)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角会动。
生2:我发现转动活动角的一边可以形成许多角,形成的角开口不一样大。
生3:角开口的大小不同,形成角的大小也不同。
……
(5)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使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7.比角。
(1)剪下教材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
小组讨论: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角的大小不明显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比一比哪个角大。
(2)让学生分别比较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后,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
进而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标一标,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然后汇报结果。
第1个图中有3个角,第2个图中有4个角,第3个图中有5个角。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5题。
找4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还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
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后思考】
本节课将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现了建立在学生体验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认识是很有好处的。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角,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区分各种各样的角是有相同点的,从而概括出角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角的特点和角各部分名称。
画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先让学生尝试画角,再通过示范指导画角,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画角的方法,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