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3.3 事件的概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3.3 事件的概率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16: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沪教版
学 校
教学班级
教学课题
事件的概率
教学设计者
上课教师
姓名:黄莉
硕士研究生,教龄2年。曾获得区微课制作二等奖,闵智学堂微课制作优胜奖。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思维活跃,乐观开朗,能够积极钻研和探索。
教材分析
 
《事件的概率》是沪教版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是一节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概念课。本节课旨在通过了解概率和频率的定义的基础上能区分概率和频率并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明白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在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有关于概率的初步学习—分数的应用,到八年级这节课《事件的概率》是对概率知识的延续学习,这节课也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概率打下基础,进行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就已经与概率有过初步的接触,当时是以分数的应用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学习概率是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在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不同,能根据经验对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的描述,但不能定量地表述事件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
知道概率的意义,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事件的概率;知道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率以及随机事件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机硬币抛掷模拟试验的过程,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知道频率与概率之间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和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通过对事件概率的学习,体会用概率有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加深概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的理念。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加强小组合作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工具
与资源说明
课件PPT
电子书包
数字教材
自制硬币抛掷模拟试验小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应用说明
拍摄提示
(需要提示拍摄者注意的内容)
(一)
游戏引入
温故知新
(二)
师生协作
共探新知
(三)
模拟实验
合作探究
(四)
应用新知
加深理解
(五)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师:组织学生参与菜单转盘游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生:转动转盘,玩游戏
提出问题
“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概率80%”,它的含义是什么?
上述这句话与“上海明天很可能降水”共同点和不同点。
新知新授
概率定义
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数字教材圈划“概率”,学生齐读一遍)
事件概率的取值
U表示必然事件,则P(U)=1
V表示不可能事件,则P(V)=0
A表示随机事件,则0线段上表示事件概率的取值
0
不可能事件
的概率
1
必然事件
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很不可能发生
事件的概率
很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
0
不可能事件
的概率
1
必然事件
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很不可能发生
事件的概率
很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
3.巩固练习
写出下列事件的概率(填“接近1”,“接近0”,“=1”或“=0”)
①用A表示“上海天天是晴天”,则P(A)______;
②用B表示“新买的圆珠笔写得出字”,则P(B)________;
③用C表示“做火车出行,遭遇出轨”,则P(C)________;
④用D表示“当m是正整数时,2m是偶数”,则P(D)________.
实验目的
问题: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恰好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实验探究(计算机模拟投硬币实验)
用HTML程序1模拟投币实验并统计
第1步:每位成员完成5次抛掷硬币模拟实验,统计硬币正面朝上次数,计算出“正面朝上次数与实验总次数5比值”
第2步:每组记录员记录、统计和汇总整个小组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
第3步:小组内计算出20次实验的“正面朝上次数与实验总次数比值”
第4步:每组把实验数据写到黑板表格
频数与频率
false
(3)用HTML程序2(大数模拟)模拟投币实验并统计分析
思考:由上两个统计图分析频率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实验结论
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恰好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
4.历史上统计学家们投硬币实验
试验者
试验次数n
正面出现的次数k
出现正面的频率false
布丰
4040
2048
0.5069
德·摩根
4092
2048
0.5005
费勒
10000
4979
0.497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4.总结探究
频率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频率是变化值,概率是固定值
(2)联系: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后得到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通常把这个常数作为这个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达标检测(电子书包推送)
小组提高任务
(1)任务一
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
投篮次数
8
10
15
20
30
40
50
进球次数
6
8
12
17
25
32
39
进球频率
①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②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③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投中8次吗?
(2)任务二
全班同学一起做摸球试验,布袋里的球除了有红白两种颜色外其他都一样。每次从布袋里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摇匀。一共摸了200次,其中131次摸出白球。如果布袋里有3个球,请你估计布袋里红球和白球的个数。
课堂小结
(1)知识点归纳
(2)感受分享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计算机的便捷性等
作业布置
A组:练习册23.3
查阅概率发展史
B组:P128 2-3题
练习册23.3 1-2题
查阅概率发展史
从菜单转盘这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事件大小可能性的表述问题,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以及了解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使学生感受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的必要性,初步体会概率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
明确概率的意义
(概率的定义在数字教材中呈现,进行圈划)
理解事件的概率的取值范围的同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2.实验探究部分分为4个层次。
(模拟实验小程序以压缩文件的形式通过数字教材笔记共享给学生,学生下载打开文件)
(1)第一个是学生用小次数模拟程序每人完成10次,并统计分析,通过自己的动手点击,加深对频率的随机性思想的理解,并且通过引导了解随着次数增多,频率差异缩小,明白要得出概率值需要大量实验的必要性
第二次是用大次数模拟程序对上千,上万等数据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能直观的表现出频率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结论,初步感受频率是变化值,概率是固定值。明白进行大数次实验,频率接近于的常数是概率的估计值。
(电子书包课堂摄像,直播学生进行大数实验的操作过程)
(3)最后是通过介绍历史统计学家抛掷硬币实验的数据,进一步确认我们的实验结论。
(4)通过回顾在层层递进的实验,学生能水到渠成地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于概率的理解上升一个高度。
利用电子书包在课前完成组卷,课中用电子书包传给学生,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巩固
在基础达标的情况下,设置小组提高任务,加深理解,巩固新知。同时,让学生体会概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1.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更好的感受本节课所传递的思想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体会。
2.分层作业,具有针对性,突出个性。
 
放大拍摄菜单转盘转动过程
拍摄数字教材中呈现的概率的定义教师进行圈划的状态
拍摄学生模拟实验的情况,以及小组一起统计分析状态
拍摄学生操作屏幕中柱状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结果
放大历史统计学家的实验数据
放大拍摄电子书包达标检测学生的做题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的说明:(用什么方法评估本堂课达成教学目标?)
(1)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2)学生课后掌握情况;
(3)小组合作意识是否加强,主要观察协作能力是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