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1-15 19:37:38

文档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精细化教学设计案
教学课题: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二)
来源出处: 自创
教学对象:七 年级 1、2 班级 课堂人数:32 课堂形式:纵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量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教学辅助: 刻度尺、棉线、量筒、水、烧杯、带线的小石块(每桌准备一套)。
教学设计思想: 体积的概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其并没有实际的感受,特别是对体积感受,学生不能正确体会。另外学生对体积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不能正确认识,也没有系统的测量方法。本节课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也能够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10分钟 特殊的测量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学会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反应比较好,进程比较顺利。
3分钟 说出生活中的体积 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 学生对生活中的体积概念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7分钟 体积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学生速记体积的单位,并跟随老师进行体积换算的练习 体积单位的讲解及体积单位的换算讲解 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表现不好,这部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5分钟 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学生回顾体积的公式,以及组合法测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懂,但部分学生对圆柱体、球体的直径的测量不能联系到组合法测长度。说明刚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目中植根。
10分钟 液体体积的测量 学生倾听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并观察量筒和量杯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并讲解液体的使用方法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在长度的测量基础上对比体积的测量依然注意到选、放、看、读、记。
3分钟 不规则固体(不吸水)体积的测量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方法的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方法 学生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所以很容易就能达到预定效果。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特殊测量方法学生表现比较好、发言比较积极、正确率也比较高,说明学生还是比较聪明的。并且能够紧紧围绕问题思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比较到位。
教学中感觉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原因:
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体积概念没有太多的认识。说明学生在平时不太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更多的思考,将学习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能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改进的方案:
更多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更多的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更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更多关注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的方法,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精细化教学设计案
教学课题: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
来源出处: 自创
教学对象:七 年级 1、2 班级 课堂人数:32 课堂形式:纵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本节课由于设计比较好,学生知识储备也较好,从课堂表现上看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而且气氛也比较好。
教学中感觉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原因:
再加一个单位换算的练习考查一下学生,可能会更好些!
改进的方案:
以后再上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储备的知识比较好,及时调整课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