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文章内容。
2.讨论,抓住主要信息,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重点:
简介背景资料,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又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课前专栏:
积累汇报,观察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
1.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2. 写作背景简介: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3. 珠穆朗玛峰简介: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①再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体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
②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和大无畏的精神。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和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③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
(指定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四、精读课文,研究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
1、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为队友做人梯,疲劳过度,体力衰竭,放弃登顶;面对死亡的威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队友;一封感人的信。)
2、12自然段中引用杨赫斯班在《埃非勒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作用是什么?是否离题?
(为了表现珠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登上地球之巅》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砭骨( ) 崔巍( )( ) 阴霾( ) 余暇( )
2.“地球之巅”即 ,它的海拔高度是 米。(4分)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
⑵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⑶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
⑷形容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
4.《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中有很多景物描写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5.登山队员能登上地球之巅,这是 的结果。(3分)
6.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4分)
7.《真正的英雄》这篇演讲词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 。(4分)
8.从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来看,《真正的英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有什么不同?(4分)
9.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⑵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10.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4分)
11.说说下面两联各咏的是谁。(4分)
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⑵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第二部分:
(一)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尔角观看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万1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时,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最重要的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2、对本文标题特点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4分)
A、本文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
B、本文标题指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
C、本文标题和副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副标题前句写灾难惨重,后句写最高领导人的态度。
D、本文标题突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和在美国产生的巨大反响。
1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4、选词填空。(3分)
A、燃烧着的飞机碎片,( )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坠落 飘落 散落 降落)
B、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 )寻找幸存者。
(区域 水域 地域 领域)
C、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 )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
(观察 观摩 观看 观赏)
15、文中说,“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请你以第一人称(我)把这一“混乱和悲哀”的场面简述一下。(5分)
阅读选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各题
16、这段文字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航天飞机爆炸情况?请分条陈述。(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7、准确,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从文段中举出三个用词准确的例子。(3分)
①
②
③
18、这段文字详细报道了爆炸时的情况,其描述非常细致,这样有必要吗?(4分)
19、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4分)
(二)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她整日卧病在床,回忆自己刚刚绽放的青春年华和艺术生命如窗外天幕上一闪即逝的流星,心里充满了忧伤。那些日子,她不止一次地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走到钢琴边,但她的手指已经无力掀动琴盖。她只能凭任往昔的音乐在脑子里发出空洞的回响,然后又无可挽回地弥散、消失,彻底地归于冥寂……
而小偷将在这个故事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小偷的出现显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由于故事本身的逻辑,他拿着一束塑料玫瑰花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手拿玫瑰的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他作案的主要伎俩是当确信室内空无一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撬门而人;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 ”
小偷敲开故事中的那扇门时,看到的是一双美丽的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小偷的经验范围。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塑料玫瑰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的吗 ”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待她睁开眼睛时,刚才还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奇迹般显出两抹淡淡的红晕,“您还站在门口干嘛 请进来呀。”小偷觉得她的声音像水晶一样透明,他的腿僵立在门口,仍然有点不知所措。他想悄悄地溜走,但怎么也迈不动步。“您喝点什么 咖啡 还是茶 ”他吭哧了半天,终于说:“我还是走吧。”但是茶已经端上来了,热气腾腾,散发着一缕茉莉花香。他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 ”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有人给我送花了,连花瓶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 《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 噢,那您是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了一个空罐头瓶。“您看把花插在这里面行吗 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 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在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我好久没摸过琴键了。”她朝他看了一眼,“您能帮我掀起琴盖吗 ”她不好意思地垂下眼睑,手指互相绞在一起。“您知道我现在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
小偷犹豫了一下,还是过去帮她掀起了琴盖。“您真好。”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她的手指按在琴键上,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 ”她说,“我的手指柔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 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 ”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儿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这回不是塑料的,而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她怀里抱着这些玫瑰,病恹恹的脸上荡漾出幸福的微笑。“噢!”她吻着那些娇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 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她又说,“您不会见怪吧 ”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说。“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我大学时录过一盘磁带,这几天我一直在找那盘磁带,可总找不着。”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片。”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的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片,“后来她出国了,”他说,“我可以抽烟吗 ”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这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边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她的心情突然沮丧到极点。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束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的一束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
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 她两个月以前就死了。”
20.标题《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指的是什么 (4分)
21.“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小偷的经验范围。”“小偷的经验”是什么 (4分)
22.“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连花瓶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揭露怎样的人情世态 (4分)
23.“玫瑰”使疾病缠身的女高音产生怎样的变化 (3分)
①
②
③
24.“玫瑰”又使小偷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
25.那束枯萎下来的玫瑰,竟使音乐家走向死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
《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答案
1.略 2.珠穆朗玛峰;8848米 3.⑴勇往直前⑵迫不急待⑶梦寐以求⑷孜孜不倦 4.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5.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或填集体主义精神) 6.黑夜、寒冷、缺氧 7.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8.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 9.略 10.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11.⑴三苏(苏轼、苏辙、苏洵)⑵李白 12.C 13、表明事故的严重程度;准确说明灾难发生处。 14、散落、水域、观看 15、略 16、速度和高度;燃烧状态;坠毁状态;散落面;持续时间。 17、三倍、五英尺、20英里 18、有必要,因为这是一次“最严重”的事故,全球至为关注,详细报道以助于大家全面了解。 19、航天飞机变为巨大的火球。 20.既指女高音弹奏的那首曲子,又指小偷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的最后一束玫瑰。 21.当确信室内空无一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撬门而入;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你要花吗 ” 22.客走茶凉,当你成功时,将拥有荣誉、掌声,还有鲜花;当你头上的光环消失时,一切将不再拥有。 23.①刚才还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奇迹般显出两抹淡淡的红晕。②病恹恹的脸上荡漾出幸福的微笑。③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 24.以玫瑰为中介,使小偷有机会面对女艺术家对生命和艺术的依恋,心中那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被唤醒,终于投案自首,在回归人性的道路上前行。 25.“玫瑰”是她精神的支柱,能唤起她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使她沉浸在高雅艺术的享受之中,“玫瑰”的败落就是她希望的破灭,最终导致她死亡(意对即可)(共18张PPT)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
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
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
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
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
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
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
《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
回声》等。
珠穆朗玛峰简介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珠穆朗玛峰风光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走过冰瀑区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 120米的珠峰下建起大
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确保
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把夺取珠峰
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来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 400米、7 600米
和8 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 300米处突击顶峰。
3月27日傍晚,登山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
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开始第二个“战役” 。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
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登山队员十多个小时
没吃饭,没喝水,终于上升到7 300米的高度,行军过程中,有的
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
于安全到达7 600米,这是我国当时登山史的新高度。
5月2日,登山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8 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
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
台阶”,登上了8 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胜利地“超额”
完成了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任务。5月24日上午,登顶的总攻终于打
响,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 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
登山三阶段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北坳下的雪壁
攀登珠峰第二台阶
速读把握
1、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突击顶峰的经过。
8830M
无氧攀登,冲刺顶峰
留下氧气
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
8500M
8844.13M
精读探究
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在登顶活动中他的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
本文在叙述过程中注意详略的处理,试结合事例说说其作用
找出优美的写景语句,并说说其作用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小 练 笔
假如登山队员
是在中午登上峰顶的,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景物描写的
文字。描绘登山队
员登到山顶所看到
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