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精细化教学设计案
教学课题: 温度的测量
来源出处: 自创
教学对象:七 年级 1、2 班级 课堂人数:32 课堂形式:纵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树立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读数 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辅助: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
教学设计思想: 温度是生活中经常碰到,学生非常熟悉;温度计(特别是体温计)的使用学生也能初步掌握;学生对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以及制造原理学生还不能了解。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上述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会温度计的制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5分钟 新课的引入 学生参与实验并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设计好实验,指导两位学生进行实验 两位学生都能认真操作,也能说出真实的感受,对新课的引入有很大的帮助。
5分钟 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回答其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并纠错 学生能观察出温度计的结构,但不能用规范的名词来描述。
5分钟 温度计刻度的确定 学生倾听 教师讲解 学生很快记住刻度的确定。老师必须强调沸水的条件,冰水混合物是自然状态下。
10分钟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并对温度计的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进行归纳 三位同学测三杯水的温度,学生观察都比较仔细,也能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8分钟 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学生观察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 总结两者的区别以及使用方法不同的原因。 体温计的观察采用图片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但“只升不降”学生还不能理解。
7分钟 练习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练习,但稍有难度的题目还需要指导。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非常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顺利,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表现活跃。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引入实验比较成功,对新课的引入比较顺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以及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时表现都比较好。特别是对体温计有一个大的玻璃泡和很细的内管的解释,顺带将温度计的精确度讲出来是非常好的突破。也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内容。
教学中感觉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原因:
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不会思考,也比较粗心,这是小学一直养成的不良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
改进的方案: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留一点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