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2 09: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津区高级中学11023600118237002019级(高二)12月月考试题
历 史
1.战国时期,针对先代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义”,孟子提出“仁义”;墨子用“兼
爱非攻”取代“亲亲尊尊”;韩非子强化“尊尊”排斥“亲亲”。这体现当时诸子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分野 B.完全否定西周的政治理念
C.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重视学术思想的交流互动
2.汉初的政论家陆贾在《新语》中写道:“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其旨在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希望君主无为而治
C.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D.引导统治者施德政
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4.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5.“将文字及图案刻在木板上,施墨,覆纸,刷纸,如此,木板上的文图转化为纸上的正字文图,是谓印刷。”按此原理,“马”字在刻板上应呈现为
43141905588032004002730518599154000552387555880 B. C. D.
6.元朝人胡祗遹提到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为
母则慈贤,为妇则贞孝……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此语意在
A.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B.赞赏元杂剧舞台艺术成就
C.说明女性地位提高 D.揭露元朝尖锐的社会矛盾
7.馆阁体盛行于明清,用于朝廷的诏诰、奏章、公文往来及科举考试等。它集多种字体
的优点于一身,形成规范、匀称的特点。馆阁体的盛行反映了
A.明代开启大一统的局面 B.书法艺术自明代逐渐湮灭
C.政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D.经济发展助推书法个性化
8.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发出了堪为当时最强音的改革呼声:“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材料表明
A.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B.西方的侵略引起士人警觉
C.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学习西方的思想开始出现
9.薛福成写道:“泰西耶稣之教,起源盖出于墨子,虽体用不无异同,而大旨实为相近。”
奕?指出,“西法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这些言论
A.开创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B.深刻反思了中国传统思想
C.有利于减少变革的阻力 D.准确分析了中西文化关系
10.20世纪20年代,受胡适影响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三皇五帝体系的真实性。材料表明古史辨学派
A.完全主观臆断,缺乏科学精神 B.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C.反对尊孔复古,宣传思想启蒙 D.有绝对化倾向,不利文化传承
11.“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该论断实际上是要说明
A.这些同志的怀疑具有合理性 B.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广大的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D.国家的分裂与战争将继续发展下去
12.雍正皇帝讲,“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毛泽东主张“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材料表明大一统思想
A.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B.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齐发展 D.起源于秦朝,极盛于清王朝
13.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 ,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14.下表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时间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2010年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A.传统手工业不被现代中国重视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世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
15.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16.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费奇诺认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子女”, “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的力量来经营家庭”,“从家庭中得到甜蜜的安慰”。此观点
A.体现对理性的追求 B.否定了专制王权的权威
C.倡导了家长制作风 D.彰显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17.原本德意志地区没有统一的德语,自从马丁·路德以其家乡的中东部德语,融合了部分北德和南德的方言,把希腊语圣经翻译成德语圣经,统一的书面德语才初步形成。材料表明
A.路德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宗教改革就是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C.德国要实现统一必须先统一圣经 D.路德的行动有利于德国民族意识发展
18.“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9.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贡斯当的反思说明
A.自由理论是暴政的根源 B.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C.自由需要以法制为基础 D.卢梭的思想违背了资产阶级民主
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1773年开始,富翁博尔顿陆续为蒸汽机研发投入四万多英镑。177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同意将瓦特的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据此可知,
A.科学技术是持续发展的过程 B.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技术创新
C.制度突破是发明的必要条件 D.当时英国成为科技结合的典范
22. 下表 2008-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媒介接触时长(分钟)由此表可知
年份
图书
报纸
电视
电脑
手机
2008年
17.70
22.83
98.29
26.16
4.66
2009年
14.70
21.02
--
64.09
6.06
2010年
16.78
23.69
98.90
42.73
10.32
2011年
14.85
22.00
95.41
47.53
13.53
2012年
15.38
18.91
98.85
46.77
16.22
A.人们主要通过电脑获取信息 B.电视在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C.手机已经基本取代传统媒介 D.现代技术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23.19世纪初期,某一流派更敏感地体察和感受到了代表着“无限”的理想与表征着“有限”的现实的冲突。这一流派的文学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
24.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9分)
新津区高级中学高2019级(高二)12月月考试题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D
C
D
B
C
A
C
D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D
D
D
A
C
D
B
D
A
B
25、【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26.[解答]论述的主题,首先依据材料可以得出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曲折,但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然后对主题进行阐述,可从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的历程及其影响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最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主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曲折,但是对中国影响巨大。
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中国旧有的经济、政治、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没有实践,但是促使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戊戌变法,虽然结果失败,但是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进行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促进中国的思想解放。
由此可知,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但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
27.【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2分)
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运动兴起。(任答两点得4分)
(2)伟人:牛顿。(1分)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一点一分,其它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共2分)
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初步具有分权思想,国王和政府拥有行政权,议会拥有立法权;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契约也可以得分)(任答两点得3分,任答三点得4分,共4分)
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又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