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21: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金属材料》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  )
A.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
B.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则是添加了红色耐高温染料
C.土壤中含有的铜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CuO和红色Cu
D.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Fe3O4或FeO和红色Fe2O3
2.(3分)有K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3.(3分)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3分)把一定量的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3
C.2:1
D.3:2
5.(3分)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B.锌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铁有剩余
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相等
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6.(3分)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浓度为1.0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的气体(标准状况),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
g
B.5.6
g
C.2.8
g
D.1.4
g
7.(3分)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1
B.3:4
C.2:3
D.4:3
8.(3分)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的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H+)溶液;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9.(3分)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
5.0mol/L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
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
A.Fe4O5
B.Fe5O7
C.Fe2O3
D.Fe3O4
10.(3分)往
100g
FeCl3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
FeCl3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如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
点对应纵坐标为
6.4
B.B
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该
100
g
溶液中的
CuCl2质量分数为
13.5%
D.取
DE
两点间(不含
D)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11.(3分)下列制取CO2、通过CO2和NaAlO2溶液制取Al(OH)3、分离并加热Al(OH)3制Al2O3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CO2
B.制取氢氧化铝
C.分离氢氧化铝
D.制氧化铝
12.(3分)由铁、锌、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10g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镁
D.铝
14.(3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Na→NaOH→Na2CO3→NaCl
B.Fe→FeCl3→Fe(OH)3→Fe2O3
C.Al→Al2O3→Al(OH)3→AlCl3
D.Mg→MgCl2→Mg(OH)2→MgSO4
15.(3分)将镁、铝合金10.2g溶于4mol?L﹣1的硫酸500mL里,若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
A.1000mL
B.500mL
C.2000mL
D.1500mL
16.(3分)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Al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混合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入1mol/L盐酸至沉淀恰好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3:1
B.加入的固体过氧化钠为7.8g
C.当滴加200mL盐酸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
D.最终消耗的盐酸为400mL
17.(3分)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Al2O3
FeCl3
CuO
c
NaCl
Al(OH)3
FeCl2
CuCl2
A.A
B.B
C.C
D.D
18.(3分)将物质的量均为a
mol的Na和Al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9.(3分)如下图所示,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正确关系是(  )
A.
B.
C.
D.
20.(3分)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二、填空题(10分)
21.(10分)如图所示为一定量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Al(OH)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3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向含有0.1mol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
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请在图2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三、推断题(14)
22.(14分)根据下图的化学反应框图解图。
已知:粉末化合物A是红棕色,粉末单质B是金属单质?
(1)单质F是 
 ,溶液E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C+D 
 ;
D→H: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Cl2→G: 
 ;
G+C→E: 
 ;
B→F+H: 
 。
三、实验题(16分)
23.(16分)已知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干燥管C中盛放的药品是 
 ;干燥管的 
 (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3)在D处画出用试管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行选择)。
(4)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 
 。
(5)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22.4
L,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 
 
g。
(6)当固体质量增加32
g时,生成H2的质量为 
 
g。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金属材料》2020年单元测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土壤中含有铁,在灼烧时,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Fe3O4或FeO和红色Fe2O3,灼烧时不会存在铁粉、铜等,只有D正确,
故选:D。
2.解:A.均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不选;
B.KCl、FeCl2、FeCl3、MgCl2、AlCl3分别与烧碱反应的现象为: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选;
C.MgCl2、AlCl3均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C不选;
D.KSCN溶液只能鉴别FeCl3,故D不选;
故选:B。
3.解:①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故①正确;
②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显示红色,据此能够检验铁离子,故②正确;
③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发生反应,混合后溶液不会变成无色,故③错误;
④硝酸银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该性质是氯离子性质,与铁无关,故④错误;
⑤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可以检验是否存在铁离子,故⑤正确;
故选:C。
4.解:已知,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根据溶液体积不变,所以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设所得溶液nFe3+=2x
mol,则所得溶液nFe2+=3x
mol,所得溶液中的Fe2+都是由Fe和Fe3+反应得到的,即:Fe+2Fe3+=3Fe2+,
2
3
∴nFe3+∵nFe2+=3x
mol
即,nFe3+=2x
mol;
所以,已反应的nFe3+=2x
mol,未反应的Fe3+就是溶液剩的nFe3+=2x
mol,即,未反应的nFe3+=2x
mol,所以为2x:2x,即为1:1;
故选:A。
5.解:A.锌比铁活泼,锌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甲表示锌与盐酸反应,乙表示铁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假设生成2g氢气,由Zn~H2↑,Fe~H2↑,可知消耗Zn65g,消耗Fe56g,若锌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铁有剩余,故B正确;
C.由B中分析可知,反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的多,故C错误;
D.由B中分析可知,Zn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增重65g﹣2g=63g,而Fe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增重为56g﹣2g=54g,即所得溶液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6.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n(HCl)=0.1L×1mol/L=0.1mol,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n(FeCl2)=0.05mol,用足量的H2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SO4)=0.05mol,故得到Fe的质量为0.05mol×56g/mol=2.8g,
故选:C。
7.解:令Fe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
Fe+2HCl=FeCl2+H2↑
1mol
1mol
3Fe+4H2O(g)Fe3O4+4H2
1mol
mol,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两反应中生成氢气体积之比为1mol:mol=3:4,
故选:B。
8.解:因为KSCN与Fe3+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与Fe2+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足量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含有Fe2+,即③①,
故选:C。
9.解:n(HCl)=0.14L×5.0mol/L=0.7mol,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n(O)=n(HCl)=0.35mol,
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
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
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
因n(Cl﹣)=0.7mol+0.025mol×2=0.75mol,
则n(Fe3+)=n(Cl﹣)=0.25mol,
所以氧化物中n(Fe):n(O)=0.25:0.35=5:7,
所以化学式为Fe5O7,
故选:B。
10.解:A.AB段发生反应:CuCl2+Fe=FeCl2+Cu,B点CuCl2恰好反应,生成Cu质量(即D点数据)为:(11.2g﹣5.6g)×=6.4g,故A正确;
B.B点CuCl2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FeCl2,溶液颜色为浅绿色,故B错误;
C.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11.2g﹣5.6g)×=13.5g,故该
100
g
溶液中的
CuCl2质量分数为
13.5%,故C正确;
D.取
DE
两点间(不含
D)的剩余固体含有Fe,加入盐酸,均会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B。
11.解:A.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应选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故A错误;
B.导管应长进短出,图中气体的进入方向不合理,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图中不合理,故C错误;
D.灼烧固体可在坩埚中进行,图中加热操作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12.解:产生11.2LH2需要锌32.5g,铁28g,镁12g,铝9g,根据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应分别小于和大于10g,而小于混合物10g的只有铝,故一定有铝,
故选:D。
14.解: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A不选;
B.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B不选;
C.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所以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铝,故C选;
D.Mg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D不选;
故选:C。
15.解: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只有硫酸钠,根据硫酸根离子、钠离子守恒有:n(NaOH)=2n(Na2SO4)=2n(H2SO4)=0.5L×4mol?L﹣1×2=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L,即2000mL,
故选:C。
16.解: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Na2O2与Al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aOH有剩余,且溶液中NaOH与NaAlO2的物质的量相等,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入1mol/L盐酸至沉淀恰好溶解,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再发生反应:NaAlO2+4HCl═AlCl3+NaCl+2
H2O,最终溶液中溶质为AlCl3、NaCl。
A.假设Na2O2、Al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l,则:
2Na2O2+2H2O═4NaOH+O2↑
n
mol
0.5n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n
mol
1.5n
mol
故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5n
mol:0.5n
mol=3:1,故A正确;
B.生成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0.2mol,所以0.5
n
mol+1.5n
mol=0.2mol,解得n=0.1,故过氧化钠的质量为0.1mol×78g/mol=7.8g,故B正确;
C.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可知n(HCl)=n(NaCl)=2n(Na2O2)=0.1mol×2=0.2mol,故消耗HCl盐酸的体积为0.2mol÷1mol/L=0.2L,即消耗盐酸体积为200mL,故C正确;
D.最终溶液中溶质为AlCl3、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AlCl3)=n(Al)=0.1mol、n(NaCl)=2n(Na2O2)=0.2mol,根据氯离子守恒n(HCl)=3n(AlCl3)+n(NaCl)=0.1mol×3+0.2mol=0.5mol,故消耗HCl盐酸的体积为0.5mol÷1mol/L=0.5L,即消耗盐酸体积为500mL,故D错误,
故选:D。
17.解: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NaCl生成Na,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A正确;
B.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Al(OH)3不能一步转化为Al,不能实现图中转化,故B错误;
C.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Zn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Fe,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C正确;
D.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Zn与氯化铜生成Cu,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D正确;
故选:B。
18.解:发生总反应为:Na+Al+2H2O=NaAlO2+2H2↑,等物质的量的Na、Al恰好反应,最终恰好为NaAlO2溶液,由方程式可知n(NaAlO2)=amol、n(H2)=2amol,故m(H2)=2a
mol×2g/mol=4ag,则溶液的质量为(mg+amol×23g/mol+amol×27g/mol)﹣4ag=(m+46a)g,故溶液的体积为=L,故所得偏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mol/L,故选C。
19.解:由于Zn比Fe活泼,所以反应速率较快,其反应完全所需时间少;相同质量的锌和铁,锌生成的H2的质量少,所以Zn对应的最高点的纵坐标要小,只有A符合。
故选:A。
20.解:令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
A.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1gAl消耗NaOH质量==1.48g;
B.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1g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质量==0.51g;
C.AlCl3与氢氧化钠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1g氯化铝消耗氢氧化钠质量==1.2g;
D.Al2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为Al2O3+2NaOH=2NaAlO2+H2O,1g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0.78g,
相同质量的Al、Al(OH)3、Al2O3、AlCl3,Al(OH)3消耗NaOH最少,
故选:B。
二、填空题(10分)
21.解:(1)分析图象可知,A点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3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3;
(2)AB段是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的过程,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3)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发生反应2AlO2﹣+CO2+3H2O=2Al(OH)3↓+C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
(4)含有0.1mol
NH4Al(SO4)2溶液中含有NH4+离子0.1mol,Al3+物质的量为0.1mol,逐滴加入5mol?L﹣1
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H2O,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需要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3mol,体积==0.060L=60ml,和铵根离子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1mol,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020L=20ml,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量为0.1mol,溶解需要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1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依据沉淀量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描出图象为,
故答案为:.
三、推断题(14)
22.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单质F是H2,溶液E为FeCl2溶液,向Fe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亚铁,后迅速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故答案为:H2;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A+B→C+D的反应为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D→H的化学方程式:Al2O3
+2NaOH═2NaAlO2+H2O,
故答案为:2Al+Fe2O32Fe+Al2O3;Al2O3
+2NaOH═2NaAlO2+H2O;
(3)E+Cl2→G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G+C→E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B→F+H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2Fe3++Fe=3Fe2+;2Al+2OH﹣+2H2O=2AlO2﹣+3H2↑。
三、实验题(16分)
23.解:(1)高温条件下,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Fe3O4+4H2;
(2)在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反应后用干燥管除去多余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可以用固体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干燥,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
故答案为:CaCl2
或CaO
和NaOH;
n;
(3)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
故答案为:;
(4)检验H2可采用“爆鸣”实验,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H2,故答案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H2;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可得关系式:3Fe~4H2,n(H2)==1
mol,则n(Fe)=
mol,m(Fe)=
mol×56
g?mol﹣1=42
g,
故答案为:42;
(6)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Fe生成了Fe3O4,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H2)=×2
g=4
g,
故答案为:4。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