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020011264900第三节 俄罗斯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俄罗斯 
单元 
七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理解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的关系。 
2.借助俄罗斯交通分布图,了解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3.知道俄罗斯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地位。 
教学重点 
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的关系。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展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在俄罗斯会见到大量的中国服装和食品吗? 
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通过展示图片,树立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自 
然 
资 
源 
丰 
富 
, 
重 
工 
业 
发 
达 
发 
达 
的 
交 
通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勘测内容: 
1,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 
2.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 
3.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有哪些。 
在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总结: 
1.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相对落后。 
2.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 
3.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合作探究:分析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及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组内进行探究并形成结论。 
总结: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分布。 
发达的交通 
勘测内容: 
1.俄罗斯铁路线分布特点。 
2.俄罗斯主要的城市。 
读俄罗斯铁路线分布图,分析问题,并总结。 
总结: 
1.交通路线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其中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2.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拓展延伸:亚欧大陆桥 
合作探究: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组内探究并总结。 
总结: 
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特点及对工业的影响。 
通过探究,加深学生的认识。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及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合作的精神。 
通过探究,了解西伯利亚大铁路没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总结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