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小棒卡片,方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找一找。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千以内的数。
提问: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在生活中找了一些千以内的数,想问一下,找到了么?
生汇报
读一读。
老师出示选出的数字,让学生读一读。(300 860 987 555)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做一做。
给每个小组准备小棒方块和计数器,小组合作选出一个数,每个人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分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摆出300 860 987 555这几个数。
学生分别展示300和555
其中重点讲解555这个数,分别用小棒,方块和计数器来表示。提问:都是5颗珠子,可他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同样5颗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个位上的5颗珠子表示5个一,十位上的5颗珠子表示5个十,百位上的五颗珠子表示5个百。
师小结:5颗珠子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数也各不相同。
2.数的组成。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摆一摆、拨一拨,对每一个数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发现这些数是由几个什么组成的呢?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300是由3个百组成的,860里面有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
3.数一数
从刚才300、860、987、555数到1000,你打算几个几个的数?哪一种又快又好?
300:一百一百的数。860:十个十个的数。987:一个一个的数。……
(生汇报时边数边拨计数器,老师点拨: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
小结:同学们根据数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接下来数数升级。
数数升级:从1数到1000,看课件一起数,先一个一个的数,再十个十个的数,最后一百一百的数。
小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经过3次满十进一,从1数到了1000.
4.比一比
老师在生活中已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数。
一栋楼450米 一分钟跳绳450个 一个月的收入450元
①一栋楼450米,相当于30个教学楼那么高,真是太高了!
②一分钟跳绳450个,相当于两个同学合起来跳的,跳的太多了。
③下岗工人一个月收入450元,收入太少了。
小结:450和一座楼的高度相关联会觉得很高,和一个小朋友跳绳的个数联系起来,会觉得他很多,可是和一个月的收入联系起来,又觉得他很少。学习千以内的数,不仅要学习读法和组成等,让这些数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些数都是鲜活的,特别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
先在生活中找一找,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千以内的数,又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对千以内的数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比一比,我们发现对书的感觉越来越好。
就是这样,希望同学们以后也像这样,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比一比对数越来越有感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