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作者寥寥二十八言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美、波澜壮阔,也写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每个字都包含千言万语。
难点分析
天门山分为南北两峰,学生知识受限无法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逐字讲解,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逐字推敲和想象,在读、听、观察中体会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作者(从爱好:饮酒、游山玩水两方面介绍)
写作背景:
师:公元725年,李白从四川出发到安徽,途中乘舟经过天门山,见水流汹涌,山势雄伟,风景秀丽,胸中有感,于是挥毫写下《望天门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一起去感受天门山的秀丽神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读诗歌看插图,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在图中介绍:“天门”(着重强调:天门山,分为南北两峰)、“楚江(长江)”,出示诗句意思:滚滚的长江水一泻千里, 好像是它把天门山劈成两半。
(2)出示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理解“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旋,回转)”,以及诗句大概意思。出示诗句意思: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因天门山的阻隔不得不在这里转向北流。
(3)出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理解“两岸青山(分别指天门山南北两峰 )”、“出(出现、突出)”,出示诗句意思:小船在汹涌的江水中急速向前,两岸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4)出示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孤帆(一只小船)”“日边来(从水天相接的地方驶来)”,出示古诗意思: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
(5)出示整首古诗
出示第一二句中的四个动词“断”“开”“流”“回”,分析妙用。
(突出水流湍急,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
出示第三四句中的两个动词“出”“来”,分析妙用。
(体现了作者豪迈奔放、自由洒脱的特点)
(6)课件出示动画朗读。
(7)酌情指导:“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个“开”字,让人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也可以看出来。回,江水到这里就,河道收窄了,撞到前面的山石,就形成了“回”的景象。“回”,是指转了个弯。“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两山雄伟险峻,隔江对峙,也很有气势。
??古诗大意:
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因天门山的阻隔不得不在这里转向北流。
小船在汹涌的江水中急速向前,两岸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请你说说下图所表现的是古诗《望天门山》里的哪一句。
21590146685
(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景物,对照古诗内容,找出与图画相匹配的诗句。图中有对峙的高山,一叶小舟迎着太阳,因此对应的古诗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结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你们快去找来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