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女娲造人习题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女娲造人习题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10: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女娲造人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同时,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联想、想象丰富,合情合理。作者在原有简单故事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与大胆新奇的想象,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情节更具体,故事血肉丰满,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这些联想与想象,符合人的特点,合乎现实生活情理。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在叙述多件事情时,区分详略,对能突出中心的地方详写,对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地方则略写。人类来到世间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所以作者对女娲造人的方法详写,对造人之前的世间的景象则略写。写造人的方法,作者详写了第一种,略写其他,这是因为第一种最能体现女娲造人的精神,这样安排突出了重点。
(3)语言流畅,清新质朴。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这些语言没有雕琢的痕迹,全是作者娓娓叙来,“笑”“生气”“灵机一动”“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词语把女娲的性格、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天真、亲切的气息。
【解疑释难】
1.这篇神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神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篇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以此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不具有科学意义,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
①《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这一故事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人们无法对人类起源作出科学的解释,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单纯从解决人类起源这一问题来说,“女娲造人”的故事是没有科学意义的,不值得推荐。但是从了解神话、探究古人思想的角度来看,今天学习这个故事还是有意义的。
②无论是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探索生命问题的足迹。“女娲造人”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也使我们感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感受那种探索成功的喜悦。因此,“女娲造人”这一故事中蕴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都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huāng liáng(   )jì mò(   )。
②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g bó(   )起来才好。
③chéng chè(   )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
寂寞
蓬勃
荒凉
澄澈
④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ān huo(   )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⑤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mián yán(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⑥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fēi fán (   )的qì gài(   )。
⑦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shén tōng guǎng dà(     )的女神,叫作女娲。
掺和
非凡
气概
神通广大
绵延
⑧她忽然líng jī yī dòng(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⑨不由得满心欢喜,méi kāi yǎn xiào(   )。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草木丛生的样子)
B.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本指法术无边。现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C.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清澈透明)
D.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不知疲倦)
D
【解析】“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④自然段):引出女娲造人的 。第二部分(第⑤~?自然段):叙述女娲造人的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叙写女娲解决了造人后的 。
想法
麻烦
过程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灵机一动,临时想出一个好办法。
B. 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C. 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
D. 妈妈收到礼物,高兴得眉开眼笑。
【能力提升】——语言运用
D
【解析】A项有误,“灵机一动”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与后文重复。
(2)仿照下列例句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例句:山间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野的鲜花,并不因为没在花园而身感自卑。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这几段文字叙述了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并且想出了人类自身繁衍的方法。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叙述的内容。
(2)认真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此句在表达上的毛病。
画线句子中的“人类”与“下来”不能搭配,整个句子缺少了谓语,应在“世世代代”后加上“绵延”或“繁衍”。
(3)从这几段提供信息看,文中介绍了女娲哪几种造人的方法?
文中介绍了女娲三种造人的方法:一是揉黄泥造人;二是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三是安排男女配合起来,让人类自身繁衍。
(4)指出文中加点的“这种方法”所指的内容。
“这种方法”是指: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挥洒泥浆造人。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女娲补天
①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②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最后,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③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④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⑤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
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⑥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⑦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
苦,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个重担。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然后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的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也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⑧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禽猛兽,使人类
不再受恶禽猛兽的伤害。此时,只有洪水的祸患还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堵住了洪水。
⑨这时候,地上的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有删改)
(1)天是谁弄破的?为什么把天弄破了?
天是水神共工弄破的。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后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天就破了。
(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然后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的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共工失败后恼羞成怒,把天撞破的过程。
(4)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快乐安静生活的愿望。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本文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想象。请运用想象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示例】风,那么轻柔,带动着树叶、小草一起翩翩起舞。一阵清风吹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你的脸庞。微风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大自然便是人类最为珍贵的礼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