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
阅读指导
1. 故事情节非常精彩,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几回,分析每一回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 故事里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使人过目不忘,要记住与人物有关的精彩故事,并能说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其塑造形象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所写的人物形象进行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
3. 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读书时,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阅读要点
形象分析
1. 孙悟空
2. 唐僧
3. 猪八戒
4. 沙和尚
精彩情节
语段阅读
1. 阅读下面《西游记》片段,完成小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
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那妖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
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脱了妖衣,整一整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执了铁棒,径出门来。慌得那群猴拦住道:“大圣爷爷,你往那里去?带挈我们耍子几年也好。”行者道:“小的们,你说那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
来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这件事,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众猴各各领命。
(1)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石猴与其他猴一起于山涧中洗澡,想研究涧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3)联系整部作品,说说孙悟空这一次是因何事被逐回花果山的?
三打白骨精时,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因此将孙悟空撵走。
(4)结合文段,谈谈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①因猪八戒的激将法,立马决定出山,说明他喜欢戴高帽,重名头;②开始说“报毕,我即回来”,后来却说“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可见他刀子嘴豆腐心,念念不忘取经大业。
2.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
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
① ;
② 。
“扇息火焰山过去”
“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3. 《西游记》中,沙悟净是唐僧三个弟子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位,虽着墨不多却也不可或缺。请在以下三件事中任选两件,简要分析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①大战流沙河(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②红孩儿事件(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③真假美猴王(第五十六回~第五十八回)
①大战流沙河中,与实力相差无几的八戒动手,见到实力远高于自己的悟空就躲,任凭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骂,他就是不上当。这里体现了他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形势。②红孩儿事件中,沙僧一听八戒、悟空喊散伙,就急忙劝说、鼓励。这体现了他的冷静、坚定、执着。③真假美猴王事件中,沙僧花果山遇假悟空,先好言相劝,不成后打死假扮沙僧的猴精才去找观音求助,体现了他的沉着冷静;在观音处见到真悟空,明知斗不过还要与悟空争斗,也体现了他的勇猛不屈。
4. 本学期名著《西游记》阅读活动中,初一年级开展了阶段性的主题阅读活动。从《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到《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是两周内需要阅读的章节目录,请完成相关的阅读探究任务。
(1)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一是“感受曲折情节的力量”。要求精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完成这个探究任务。通过精读“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同学们发现“三打白骨精”中“变”的是 (写出一点),“三打白骨精”中“不变”的是
(写出一点)。由此得出结论,《西游记》中带“三”的故事,其情节曲折的作用是 。
白骨精变化的形象
突出人物形象
白骨精阴险狡诈的本质
(2)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二是“探究团队建设过程”。“取经团队”在“三打白骨精”时是不和谐的,而在后来的取经过程中渐渐和谐起来。在你看来,促进团队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请结合目录中的某个情节作简要的陈述。
团结协作。三调芭蕉扇过程中,八戒与孙悟空同心协力,战胜牛魔王,夺得宝扇,扇灭火焰山之火,从而顺利踏上取经之路。
(3)除去以上两个探究主题,请你根据阅读范围,自主确定一个新的探究主题,并从所给阅读范围的目录中精选三个回目进行跳读。
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读回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说八戒形象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中考在线
1. (2019·四川泸州)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节选自《西游记》)
乙
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掌管天河八万兵,天宫快乐多自在。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教吾立志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
(节选自《西游记》)
丙
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节选自《水浒传》)
(1)上面三则材料各写到了名著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他们是:
甲 ;
乙 ;
丙 。
唐僧
猪八戒
鲁智深
(2)班级准备举办以“阅读经典,品味形象”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你从上面材料写到的三个经典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认为××是一个××的人”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人物。要求:所写内容必须符合人物身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我认为唐僧是一个坚忍不拔、执着追求的人。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2.(2019·浙江台州)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相中唐僧后准备留他为国王,自己不惜屈尊为王后,唐僧不答应,最后孙悟空用计获得通关文牒,并帮助唐僧脱身。《镜花缘》中女儿国国王相中林之洋后准备招他为妃,林之洋想尽办法却脱不了身,受尽折磨,最后在唐敖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2)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西游记》叙述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意在突出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不受外界诱惑的坚定意志。《镜花缘》叙述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描述女子所受的痛苦,意在表现女儿国的风俗习惯,揭露封建陋习。
【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3)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示例一:我认为他们都很机智。孙悟空一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智,如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不断与铁扇公主斗智;唐敖在女儿国,揭檄文治水智救林之洋;格列佛在小人国机智地用一泡尿浇灭宫廷大火。
示例二:我认为他们都很勇敢。孙悟空大闹天宫,勇敢地与天庭对抗;唐敖在淑士国挺身而出,救出身处险境的徐承志;格列佛不畏艰险,一次次勇敢地冒险出航。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