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4来自地球的力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4来自地球的力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2 06: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来自地球的力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力物体是地球
B.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
C.其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
D.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
C.g=10N/kg,表示1kg=10N
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
3.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2N的是(  )
A.一名中学生
B.一支2B铅笔
C.一枚大头针
D.一个苹果
4.如图所示,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  )
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6.小萱用天平测出6个不同物体的质量m,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G.她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象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B.该图象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
C.该图象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10
D.根据数据点E可知:质量为0.2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1N
7.如图所示,将手中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上升到最高点后落回,再用手接住,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
B.苹果在最高点时不受力的作用
C.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
D.苹果在离开手的整个过程中只受到重力
8.某同学用夹子把小刀和勺子固定成“八”字后,将牙签插到“八”的中间位置,再把牙签的中间部分搭在水杯口的边缘上。这时,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小刀和勺子竟然在牙签上保持住了平衡。如果把夹子、小刀、勺子和牙签视为整体,牙签与杯口接触点为支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体重心位于支点的正下方
B.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小刀的一侧
C.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勺子的一侧
D.整体重心位于靠近杯口中心处
9.小明在利用钩码和测力计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  )
A.要测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只能拉着物体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使物体保持静止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永远垂直向下
C.由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使测力计中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
10.本学期段考结束后,各校都举办了体育艺术节。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抛出去的石块最终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石块受到 
 的作用;熟了的苹果从树枝上脱落后沿直线竖直下落,这表明这个力的方向是 
 的。
12.如图所示,“不倒翁”之所以不易倾倒,是因为它的 
 位置比较低。用自制的铅垂线来检查墙上的画框是否挂正,是利用了 
 的道理,此时应将画的下部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 
 。一物体的质量为2.5kg,则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在计算过程中,g=10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4.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上铅球项目中,铅球离开运动员的手后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铅球的质量是5kg,则铅球所受重力大小为 
 N.(g取10N/kg)
15.下列表格是研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
实测物体
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4
物体5
物体6
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0.6
重力G/N
0.98
1.96
2.94
3.92
5.88
(1)研究过程中,小明除了用到弹簧测力计,他还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如图所示是小明测得物体5的重力的情况,物体5的重力为 
 N;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 
 。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华同学在“研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了如下数据,请你帮他分析表格的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0.6
重力G/N
1
2
3
4
5
6
17.如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g=9.8N/kg,意思是 
 。
A.1kg=9.8kg
B.重1N的物体质量为9.8kg
C.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4)小明同学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做法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同学更简便
(5)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小刚同学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刻成不同的形状,分别测量出重力,从而得出结论。请问这种探究方法可行吗? 
 ,理由是 
 。
四.计算题
18.某汽车载重量为12t,要运走重6×106N的沙子,求:
(1)这堆沙子的质量是多少?(g=10N/kg)
(2)沙子全部运走,需要运多少趟?
19.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
(1)空杯子的质量是多少g?
(2)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重力为多少N?(g取10N/kg)
6.4来自地球的力
同步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故B正确;
C、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地面不一定是水平的,其方向不一定与地面垂直,故C错误;
D、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C。
2.解: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因此与水平地面的方向始终是垂直的,故B正确;
C、g=10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约为10N,但不能写成1kg=10N,因为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之间不能划等号,故C错误;
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3.解: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支2B铅笔的质量在10g=0.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01kg×10N/kg=0.1N.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在20mg=2×1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2×10﹣5kg×10N/kg=2×10﹣4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2kg×10N/kg=2N.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图可知,AC图方向、作用点都错误,B图作用点错误,只有D正确。
故选:D。
5.解:
A、虽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即质量,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但质量的测量需要借助物体的重力来进行,所以在失重状态下,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无法实现的,故A错误;
B、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人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达不到锻炼的作用,故B错误;
C、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由重力产生,在失重状态下,没有摩擦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故C错误;
D、利用弹簧拉力计锻炼身体,是依靠了弹簧的弹力,在失重状态下,弹力是依然存在的,因此,此项活动可以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6.解:
AB、图中绘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是个定值,说明两者成正比,其中重力是被决定因素,所以只能说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故B正确、A错误;
C、从图象取点进行计算,=10N/kg;=10N/kg;=10N/kg;计算可得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10N/kg,故C错误;
D、观察图象,竖轴上的最小一格代表的数值为=0.2N;横轴上最小一格代表的数值为=0.02kg,正确读出E点的数据后可知该点表明的是:质量为0.2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2N,故D错误。
故选:B。
7.解:A、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手的作用力,故A错误。
B、苹果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D、不计空气阻力,苹果在离开手的整个过程中只受到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8.解:
由图可知:用夹子把小刀和勺子固定成“八”字后,将牙签插到“八”的中间位置,再把牙签的中间部分搭在水杯口的边缘上,这时夹子、小刀、勺子和牙签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个整体只受到支持力和重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所以整体重心位于支点的正下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解:
A、把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只有当物体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由于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弹簧拉物体的力等于物体拉弹簧的力大小,故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物体一起沿其他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重力平衡,这时也可以测出重力,A错误;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B错误;
C、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C正确;
D、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物体对弹簧的拉力,D错误。
故选:C。
10.解:如果没有重力,
①人就不会对地面产生压力,此时脚与地面没有摩擦力,人无法行走,所以100m跑无法进行;
②杠铃质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为零,人就能很轻松举起它,所以举重无法进行;
③人跳起后,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将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运动无法进行;
④铅球的重力为0,投掷出去的铅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类运动将无法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无法进行。
故选:D。
二.填空题
11.解: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抛出去的石块,最终回落到地面,是重力改变了石块的运动状态;
熟了的苹果会沿直线竖直下落,这表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重力;竖直向下。
12.解:“不倒翁”之所以不易倾倒,是因为“不倒翁”的重心比较低,“不倒翁”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强。
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以制成重锤来检查物体是否竖直,当画的右边框和重垂线平行或重合时,画挂正了,所以画的下部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右。
13.解: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2)质量为2.5千克物体的重力G=mg=2.5kg×10N/kg=25N;
(3)g=10N/kg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
故答案为:正比;25;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
14.解:铅球离开运动员的手后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铅球的重力:G=mg=5kg×10N/kg=50N。
故答案为:重力;地球;50。
15.解:
(1)在实验室中,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物体受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9N,即物体5的重力为4.90N;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天平;(2)4.90;(3)正比。
三.实验探究题
16.解:(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重力大小,故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根据表中数据,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物体所受的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
(2)正比。
17.解:(1)从表一中看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是:天平、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g=9.8N/kg,意思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故选C;
(4)要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改变物体的质量,苹果、小木块、小铁球的材料不同,不影响探究结果。所以小明同学的做法合理,故选C。
(5)把一块橡皮泥用小刀刻划成不同形状,在改变形状的同时,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这种探究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1)天平;弹簧测力计;(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C;(4)C;(5)不可行;
探究时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相等。
四.计算题
18.解:
(1)根据G=mg可知,沙子的质量为:
m===6×105kg=600t;
(2)汽车载重量为m′=12t,
运沙子的趟数n===50。
答:(1)这堆沙子的质量为6×105kg;
(2)沙子全部运走,需要运50趟。
19.解:
(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为40g,则空杯子的质量m0=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为100g﹣40g=60g,
则液体的密度:ρ===1.2g/cm3;
当液体的体积为60cm3时,
液体的质量:m′=ρV′=1.2g/cm3×60cm3=72g,
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总=m′+m0=72g+40g=112g=0.112kg,
液体与杯子的总重:G=m总g=0.112kg×10N/kg=1.12N。
答:
(1)杯子的质量是40g;
(2)这只杯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重为1.12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