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2500116332002021年中考复习语文试卷(四)(共120分)
——文言文阅读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12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属吏/咸伏谒 B、迁/淳安知县 C、曩胡公/按部 D、发橐/金数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御史诣学宫 诣:
(2)迁淳安知县 迁:
(3)宗宪子过淳安 过: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二)(2019·唐山三模改编)(12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③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戾:凶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追/而还之 B、荐/为东平学正 C、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D、其党/暴戾为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读书不辍 辍:
(2)夜则闭户 户:
(3)旧尹莫敢诘问 莫: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4.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张养浩哪些可贵的品质?选文第二段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两件事,请概括第二件。(3分)
(三)(2019·石家庄模拟改编)(12分)
【甲】曹公出濡须①,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②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乙】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丙】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少文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①濡(rú)须:水名,今称运漕河,古代江淮间交通要道。②馀:同“余”。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没溺者/亦数千人 B.从濡须口入/公军 C.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 D.始入门/夜被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弓弩不得妄发 妄:
(2)公宜速去 宜:
(3)曹公语诸将曰 语:
【解析】A.竟然;B.给/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C.用来/因为;D.他/表示选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2)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形象,谈谈对你修身做人方面的启示。(3分)
二、读书学习篇
(四)(2019·南充改编)(12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诫。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 B.盖/学贵善思 C.而/君变色以去 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或谓君不善学 或:
(2)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但:
(3)莫逾自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2)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结合选文与《送东阳马生序》,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2019·福建改编)(12分)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别来/无一日不奉思 B.然/学有要道 C.读书/先净室焚香 D令心意/不驰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诚能如是 诚
(2)然学有要道 道
(3)须谢去外慕 谢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虽有嘉肴》与本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六)(2020·预测)(12分)
【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①校雠:校对。②藉:借助。③经年:一年以后。④沟洫(xù):沟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 B.而/实多揖所未知 C.偶得/古兵书 D.沟洫/甫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阅十年而书成 阅
(2)自谓可将十万 将
(3)会有土寇 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2)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三、叙事说理篇
(七)(2019·梧州改编)(12分)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帝置酒/洛阳南宫 B.皆言/其情 C. 与天下/同其利 D.决胜/千里之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项羽不然 然 (2)不绝粮道 绝
(3)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2)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八)秦攻邯郸(12分)
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①谓王稽②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
庄曰:“不然。父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闾③妪曰:‘其夕,某孺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秦王大怒,而欲兼诛范雎④。范雎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楚、魏,遁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王举臣于羁旅之中,使职事,天下皆闻臣之身与王之举也。今愚惑或与罪人同心,而王明诛之,是王过举显于天下,而为诸侯所议也。臣愿请药赐死,而恩以相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无过举之名。”
王曰:“有之。”遂弗杀而善遇之。(选自《战国策》)
①庄:秦国人,佚庄。②王稽:秦国将领。③闾(lǘ):里巷的门。④范雎(jū):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令/必行者也 B. 今/君虽幸于王 C. 王举臣/于羁旅之中 D.遂/弗杀而善遇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今君虽幸于王 幸: (2)且君擅主轻下 擅:
(3)今愚惑或与罪人同心 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
(2)王曰:“有之。”遂弗杀而善遇之。
4.具有智慧的佚庄对事情很有预见性,范雎凭借自己的辩才而免祸,都体现了高超的劝谏艺术。请根据选文简要分析他们劝谏的艺术性。(3分)
四、写景抒情篇
(九))(2019·贵州改编)沧浪亭记(节选) 苏舜钦 (14分)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⑥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⑦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⑧,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⑨小舟,幅巾⑩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①阜(bù):同“埠”,码头。②并(bàng):同“傍”,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āng):独木桥。⑤亏蔽:掩映。⑥钱氏:指吴越王钱镠。⑦坳(ào):低洼。⑧碕(qí):弯曲的堤岸。⑨榜(bàng):摇桨,划船。⑩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洒然:畅快的样子。?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踞:蹲坐。?形骸:身体。?汩汩:沉浮。?磨戛:折磨。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顾草树郁然 B. 三向/皆水也 C.遂/以钱四万得之 D.,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旁无民居 居: (2)水之阳又竹 阳:
(3)不亦鄙哉 鄙: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2)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3.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3分)
4.《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2分)
(十)所好轩记 袁 枚 (10分)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①、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②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晳③嗜羊枣,非不嗜脍炙④也,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①珪璋彝尊: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彝(yí)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②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③曾晳(xī):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④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B.好/花竹泉石 C. 得之/苦无力 D.曾晳/所不受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敌: (2)患得之 患:
(3)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
众多的爱好中,袁枚为什么把读书的爱好置于其他的爱好之上?(3分)
试卷四
一、1、C 2、(1)诣:到 (2) 迁:升迁 (3)过:路过
3.(1)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现在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金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二、1、C (1)辍:停 (2)户:门 (3)莫:没有谁
3.(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4.(1)拾金不昧,勤学苦读。(2分)(2)严厉惩处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1分)
附参考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出门,碰到有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十岁的时候就不停地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他这样做。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暗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等到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相互劝诫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凶狠,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没有谁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三、1、B 2.(1) 妄:随便,任意,随意 (2)宜:应当,应该 (3) 语:告诉
3.(1)生的儿子应当像孙权一样,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啊!
(2)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胜单于。
4.【示例】孙权:不畏强敌,英武果敢。我们在生活中也不应对人有所畏惧,要立身刚正。
附参考译文:
【甲】曹操进攻濡须口,坐油船,夜里渡河到洲上。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竟然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不得随意射箭。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的儿子应当像孙权一样,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啊!”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春水就要涨起来了,您应该快点离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您还没死,我就不得安宁。”曹操告诉众将领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军回去了。
【乙】窦宪字伯度,官任车骑将军,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胜单于。窦宪于是登上燕然山,距离边塞三千多里,在石碑上刻字,用来记录下汉朝的功绩,记录下军队的威德。
【丙】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少文性格高尚,不肯做官,宗悫年少时,(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说:“希望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宗少文说:“你如果不能富贵,一定会破坏我家的门户。”他的哥哥宗泌娶妻,刚进门那天的夜里遭到抢劫,宗悫当时十四岁,挺身与劫贼搏斗,十几个贼人都被分散开,不能进入房内。
四、1、A 2.(1)或:有的(人) (2) 但:只是 (3)厌:满足
3.(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2)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
4.【示例】①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②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附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方法不对。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不然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警诫。”
五、1、D 2、(1) 诚:确实 (2) 道:方法 (3) 谢 :谢绝、推辞
3.(1)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2)必须要推辞掉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能够全心用功。
4.《虽有嘉肴》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专心致志。
附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分别以来,(我)没有一天不思念(你)。春风柔和温暖,(我)想(你)在侍奉父母之余,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自然应该用十年的时间,涵养心性,探求至道。”(我)每次咏叹这句话,如果(你)真的能够如此,足以追上并匹配古人。但是学习有要紧的方法,读书必须是一个字一句话,自己(根据书中所言)探求自己的事,才能够见识到古人用心的地方,这样就不白白用功了;而且(你)想要在学习之道上有所提升,必须要推辞掉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能够全心用功。读书先要扫净屋子,点起香,让心意不乱跑,才能理解明白书中所说的话。少年的志气正是强健之时,时时能够像这样做,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必定能获得一倍的收获。你的性情和见识聪颖有悟性,一定能够理解这些道理,所以详细地全部告诉你。
六、1、A (1)阅:经历 (2)自谓可将十万 将:带领 D.会有土寇 会 :恰逢
3.(1)(王念孙)被罢官后,每日以著书自我娱乐,著有《读书杂志》。
(2)(刘羽冲)常常在庭院中独自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4.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
附参考译文:
【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被罢官后,每日以著书自我娱乐,著有《读书杂志》。有些古书的意义非常晦涩,也有一些是抄写时的错误,(王念孙)都一一地考证改正出来。(有时)一个字的考证,要涉及万种书,(王念孙)的校对精确到这种地步。(王念孙)又因为邵晋涵先写了《尔雅正义》,于是撰写了《广雅疏证》,每天以三个字为限,经历了十年才写成这本书,一共三十二卷。他的书通过古音来探究古义,旁征博引,扩充了《尔雅》《说文》,没有一处不通达。尤其是声音文字部分非常谨严,一丝不乱。大概是借助了张某所辑的书,又包容了众多的说法,然而其实(他)所辑录的许多是人所未知的,同时代的惠栋、戴震都比不上他。
【乙】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以后,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地方土匪军队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军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画了图劝说州官。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常常在庭院中独自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个几千几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1.A 2. (1) 然 :这样 (2)绝:隔绝、断绝 (3)禽 :擒获, 捉拿
3.(1)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
(2)(他)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4.要善于选用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附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池、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共享利益;项羽不是这样,(他)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这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示例】佚庄:运用类比的方法,用故事给王稽讲道理,表达了防微杜渐、将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深刻道理。范雎: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关键时挑明了处死自己对秦王毫无好处的事实,从而使自私的君王为自己免祸。
八、1、D 2、 (1)幸:宠信 (2) 擅:独揽权柄 (3) 愚:谦辞,用于自称
3.(1)下级军官虽然身份微贱,总不会低于看门的老太婆。
(2)秦昭王说:“有道理!”于是没有杀范雎,而且仍然厚待他。
4.【示例】佚庄:运用类比的方法,用故事给王稽讲道理,表达了防微杜渐、将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深刻道理。范雎: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关键时挑明了处死自己对秦王毫无好处的事实,从而使自私的君王为自己免祸。
附参考译文:
秦兵攻打邯郸,经过十七个月的苦战也没攻下。佚庄对王稽说:“您为什么不赏赐下级军官呢?”王稽说:“我和君王之间(彼此互相信赖),他人的进言起不了作用。”
佚庄说:“不是这样的,即使是父子关系,也有下令一定实行和不能实行的分别。假如说‘丢掉娇妻,卖掉爱妾’,这就是一道能够实行的命令,假如说‘想也不想自己的妻妾’,就是一道必然不能实行的命令。看守大门的老太太曾说闲话:‘那天晚上,那年轻媳妇带来一个野男人。’娇妻已经走了,爱妾也已经卖了,而(父亲)不应该说不许有思念之情。现在阁下虽然很得君王的宠信,但是君臣关系不能超过父子的骨肉至亲;下级军官虽然身份微贱,总不会低于看门的老太婆。况且阁下仰仗君王的宠信,平日一直轻视属下。常言道:‘三个人说有虎,大家就会相信有虎;十个人说大力士可以折弯槌,大家也会相信是事实。众口一词,就可以使事物迁移变化、不翼而飞。’所以说,不如赏赐诸将加以优遇!”王稽不听从。(不久)诸将处在困境时,果然有人返回秦国,控告王稽和杜挚已谋反。
秦昭王大怒,想要把范雎一起处死。范雎说:“我只不过是东方乡间一草民,由于在楚国、魏国犯了法,才逃到秦国来。我并没有诸侯的支援,也没有亲友在秦国朝中。大王能在我流浪时加以重用,托付以军国大任,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出身与大王的举动。如今我遇到谗言,有人认为我和罪人同心,而大王要在明面上杀我,这样大王错误地重用了我这件事就会显露于天下,必然会招致天下诸侯的议论。所以我愿意服毒自尽,并且恳请大王恩准以宰相之礼埋葬我。这样,大王虽然处我以死罪,也不会落得一个误用重臣之名。”
秦昭王说:“有道理!”于是没有杀范雎,而且仍然厚待他。
九、1、A 2.(1)住房 (2)水的北面 (3)目光短浅。
3.①拜访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②探寻周边情况。③寻访主人,并买下了它。
4.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附参考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独木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都是林木,相互掩映。询问年老的人,说(这)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四万钱购得,在北面弯曲的提岸构筑亭子,叫“沧浪”。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畅快玩乐忘记回去。或坐着把酒赋诗,或蹲着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身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沉浮在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十 1.A 2. (1) 敌:相比,竞争 (2) 患:担心 (3)固:本来
3.对书的爱好与对其他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
4.①其他爱好的趣味都有所限制,只有读书的乐趣不受限制,无穷无尽;②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
附参考译文:
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用自己对书的爱好来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和其他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说起来,我喜欢美食,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珪璋彝尊这些贵重的礼器酒器,喜欢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对书的爱好与对其他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少年时才能好美色,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无有止境,所以更胜一筹。
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得有些偏狭。从前曾晳特别爱吃羊枣,也不是不吃烤肉,但是说他爱吃烤肉,曾晳却不接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依从了大家共同的爱好。我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所以把我的“所好”归于书也就是本来应该的了。
我小时候就喜欢书,可惜那时苦于无法得到。现在我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以前担心得不到书,现在我又怕丢了书。只是怕丢失这一点,以“所好”命名我的书屋也更加是应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