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姓名 刘立娜 工作单位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教材版本 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是北京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知识。本节课以10以内数的加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作为基础,重点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两类计算方法,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解决类似新问题可以用所学旧知识进行迁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拨一拨、数一数等多种算法,使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道理。
(3)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等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中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学习内容,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所用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思维敏捷的学生做示范,需要教师做引导和点拨。用竖式笔算是这节课新接触到的内容,学生在具体操作列竖式相同数位对齐有困难,所以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课前炫我两分钟 通过练习10以内数的加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典型分成为学习本节课做铺垫。
〖设计意图:一年级孩子虽然小,但模仿能力强,让学生做小主持人,提高学生的兴奋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等手段引出本课兔妈妈和兔宝宝采蘑菇的主题图:兔妈妈采了23个蘑菇,兔宝宝采了4个蘑菇。
〖设计意图: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1、找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3、小组合作。讨论算法
4、利用计数器,引出竖式算法
教师手持计数器,在白板上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2 3 + 4 =( )
十位 个位
2 3
+ 4
2 7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理解,初步让学说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道理〗
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等手段引出本课兔妈妈和兔宝宝采蘑菇的主题图:兔妈妈采了23个蘑菇,兔宝宝采了4个蘑菇,通过学生自主提问的形式找出本节课的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23+4的算法,通过学生展示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用计数器对比规范出用竖式笔算的过程。
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加号写在第二行的十位的左边
3、笔算竖式,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加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落下来)
4、线要用直尺画
三、尝试练习,灵活运用
1、竖式黄金屋
2 2 7 6 3
+ 5 + 4 2 + 5
2、贴竖式
2 4 + 3 = 3 5 + 4 = 5 + 3 4=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利用贴竖式的办法,让学生加深对竖式写法的印象。〗
3.毛毛虫变蝴蝶
4 2 + 6 = 5 2 + 6 = 4 + 6 3 = 7 6 +2 = 4 + 8 3= 8 2 + 3 =
〖设计意图:趣味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致〗
4.生活小能手
一共花了多少钱?
《新华字典》 11元 一个书包 30元
=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化归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之处。,〗
四、总结反思,提升能力
谈收获,和同学交流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
〖设计意图: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通过形象直观的情境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锻炼学生总结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教师手持计数器,在白板上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1、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算法
4、利用计数器,引出竖式算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加号写在第二行的十位的左边
3、笔算竖式,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加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落下来)
4、线要用直尺画 2 3 + 4 =( )
十位 个位
2 3
+ 4
2 7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理解,初步让学说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道理〗
二、尝试练习,灵活运用
1、竖式黄金屋
2 2 7
+ 5 + 4 2 + 5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利用贴竖式的办法,让学生加深对竖式写法的印象。〗
4 2 + 6 = 5 2 + 6 =
4 + 6 3 = 7 6 +2 =
4 + 8 3= 8 2 + 3 =
〖设计意图:趣味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致〗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自己找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23+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注重摆出23根小棒后,我问:“再加上4根小棒,应该和2捆还是3根小棒合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的空间,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练习部分注重了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的设计。
不足之处:本节课从作业中发现学生容易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3 +4,学生会都会写成73;又如解决问题中对于题意的不理解还是一个很大问题,部分学生不爱动脑筋,害怕思考;对学生口算过程的口头表达训练还不够,希望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自己的不足。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 3 + 4 =( ) 十 个
2 3
+ 4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