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讲义 2021届广西百色中考生物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第1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讲义 2021届广西百色中考生物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22: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近三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
2021年中考预测
年份
考查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使用(视野的调节、镜头与放大倍数、使用显微镜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分值大约占1~2分
2020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选择题
2
2
2019
显微镜的使用
选择题
2
2
2018
显微镜的使用
选择题
2
1
 显微镜的结构
①__转换器__ ②__遮光器__ ③__反光镜__
④__粗准焦螺旋__ ⑤__细准焦螺旋__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__对光__:转动__转换器__,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__最大的光圈__对准通光孔;调节__反光镜__,通过目镜看见__均匀白亮__的视野。
(3)安放装片。
(4)调整焦距:转动__粗准焦螺旋__,使镜筒缓缓下降至__物镜__接近装片为止;再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略微转动__细准焦螺旋__使物像更清晰。
(5)观察和收放。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目镜__放大倍数×__物镜__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物像越大。
(2)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__相反__。
(3)调节视野明暗:光线较强时用__平面镜、小光圈__,光线较弱时用__凹面镜、大光圈__。
(4)视野中有污点,污点的可能位置:__目镜、物镜、玻片标本__。
 其他常用生物实验器具
加热工具——__酒精灯__;
盛放培养液或培养基——__培养皿__;
显微镜观察时托载标本的玻璃片——__载玻片__;
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液体——__烧杯__;
盛放少量实验试剂——__滴瓶__;
测量体积——__量筒__;
测量温度——__温度计__。
 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提出问题__→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__表达与交流__。
2.进行探究时,要设计__对照实验__,并保持单一__变量__。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例1】(2020百色中考)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B)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1.(2020鞍山中考)在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时,视野较暗,为了便于观察,应调节(B)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转换器
2.(2020江西中考)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改变视野亮度的是(C)
A.更换物镜 B.调节光圈大小
C.移动玻片 D.翻转反光镜
 科学探究                  
【例2】(2020宜昌中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①要设计对照实验;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正确的是(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如果需要研究一组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只需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为尽量减小误差,需要设计重复实验,求多组的平均值;实验对象的数量要足够,如果太少,实验会有偶然性。
3.(2020遵义中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七上P6)
                  
【实验目的】
1.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2.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材料器具】
显微镜,花粉粒装片,纱布。
【实验过程】
1.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10 cm处的桌面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同时两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均匀白亮的视野。
3.安放装片:将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整焦距:①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装片为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也要同时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若物像比较模糊,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和收放: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花粉粒,再换高倍镜观察。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花粉粒装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转动反光镜使镜面竖直;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结论】
显微镜下的花粉粒大而清晰。
【注意事项】
1.对光后不能再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改变,影响观察。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
【典例分析】
【例1】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临时装片,在调整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的主要目的是(C)
A.观察物镜上是否有异物
B.观察物镜是否对准了通光孔
C.避免物镜压坏标本或损坏镜头
D.在物镜中寻找物像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坏标本或损坏镜头。
【例2】一台显微镜有5×、10×两个目镜,有10×、40×两个物镜,下列哪组镜头组合观察到的花粉粒的数量最多(B)
A.10×和10× B.5×和10×
C.5×和40× D.10×和40×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据此,观察到的花粉粒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5×和10×。
【例3】某同学用显微镜做“观察花粉粒”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A.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干净的餐巾纸进行擦拭
B.为看清物像,先调细准焦螺旋再调粗准焦螺旋
C.观察物像,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D.显微镜视野内光线暗,换用凹面镜后一定会变亮
【解析】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擦镜纸擦拭镜头;为看清物像,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凹面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的强弱,但是视野光线的强弱也与反光镜及其他因素有关;为便于观察,观察物像时,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二 探究蚂蚁的食性(七上P12)
【实验目的】
1.探究蚂蚁的食性。
2.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材料器具】
糖、面粉、培养皿、蚂蚁等。
【实验过程】
1.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面粉和少许糖,把10只蚂蚁放在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盖,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2.重复几次上述实验。
3.得出结论后,把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实验结论】
蚂蚁在培养皿中都聚集在糖的一侧。
【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善待蚂蚁,实验后要把蚂蚁放归大自然。
【典例分析】
【例4】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这一问题时有如下的实验设计:在一段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两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液体之间,然后观察蚂蚁的行为。
(1)此实验的假设是__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__。
(2)若观察到__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__的现象,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3)针对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甲同学的改进方案是增加蚂蚁的数量,而乙同学的改进方案是重复实验。两种改进方案中,__甲__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
【解析】(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否喜欢甜食?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2)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3)探究实验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小误差。
(限时:2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百色中考)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B)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
2.用显微镜观察字母“R”时,视野中看到的是(B)
A. B. C. D.
3.下列生物实验所用常规器材中,对观察对象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C)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放大镜
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B)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表达交流
5.(2020金华中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C)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6.(2020沈阳中考)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找到了视野,但视野不清晰,我们的正确操作是(D)
A.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B.转动遮光器使用大光圈
C.调节反光镜
D.转动细准焦螺旋
7.(2020北部湾中考)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由图甲变成图乙,该同学的操作是(D)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将凹面反光镜换成平面反光镜
C.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8.如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①和污物②。若将细胞①移至视野正中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
A.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B.视野明亮度将会变暗
C.视野中污物②不一定会移出视野
D.视野中口腔上皮细胞数量会增加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和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数据,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
大倍数
物镜放
大倍数
第1组

10×
第2组

40×
第3组
10×
40×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__第1组__。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__N__。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__凹面镜__(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来对光。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__④__]__转换器__,使高倍物镜对准__通光孔__。
10.(2020定西中考)为了了解菠菜叶片的结构,小王和同学们进行了“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操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气泡__。
(2)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需要大幅度升降镜筒时,应转动__粗准焦__螺旋。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__150__倍。
(4)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像变__大__。
(5)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叶片横切面位于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临时切片向__左上方__移动。
11.(2019百色中考)近年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测试
人数
测试要求
测试
次数
饮酒前测
试准确的
次数
测试者
饮酒量
(mL)
饮酒后测
试准确的
次数
15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的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20
300
15

20
600
9

20
900
5

20
1 200
3

20
1 500
2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__。
(2)对测试者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与测试者饮酒后的反应能力作对比__。
(3)上述五次测试,除饮酒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这遵循了__单一变量__原则。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取__平均值__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__低__(选填“高”或“低”)。可见,饮酒过量,会危害人体小脑的协调功能,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杜绝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