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4.3.4精彩动画炫起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4.3.4精彩动画炫起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21 23: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作数字故事--精彩动画炫起来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名称 制作数字故事--精彩动画炫起来 课时 1 年级 七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是第四单元《讲述数字故事》中的第四课时--精彩动画炫起来。同学们在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在前两节课中学习了插入声音、视频的方法以及对幻灯片母版的修改,本节我将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更多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用技巧,让精彩动画炫起来。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时曾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对幻灯片有一定的了解和制作经验。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有部分同学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学生们对信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动手。因此,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起来也更加有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通过“动画”菜单为演示文稿添加动态效果。动态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和“自定义动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幻灯片切换”和“自定义动画”的含义与区别。
2、熟练的对幻灯片设置合适的切换效果。
3、熟练的对幻灯片内的各类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
1、对两张种换片方式的设置与恰当使用。
2、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进入”“强调”“退出”和“运动路径”这四种类型的动画综合运用,并通过播放顺序、速度、时间的控制,实现千变万化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给演示文稿添加动态效果。首先能够区分“幻灯片的切换”和“自定义动画”。然后能够熟练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将四种类型的的动画综合运用,并通过播放顺序、速度、时间的控制实现千变万化的动画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通过看课件、看微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学生在前面讲解等方法让同学们循序渐进的深入了解、掌握制作技巧,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并得到成功体验,最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信息技术教室 教学广播系统
课件
微课
练习素材
七、教学过程(可以用嵌套表格呈现具体内容)
(一)课前准备部分 用时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一)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并可以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改变幻灯片的母版。
同学们经常看到其他学科老师上课用到的教学幻灯片,往往老师们做的课件都非常的活波,有很多动画,请学生们用自己的作品和老师们上课用的课件比较,差别在哪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老师做的有动画效果,自己的没有。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
同学们回忆并比较自己的作品与老师的区别。
学生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差距,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1分钟)
(二)新课导入部分 用时
(二)教师讲解概念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比较发现自己与老师的差别在于动画上,那如何为幻灯片插入动态效果呢?
教师讲解概念。演示文稿的动态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和“自定义动画”。“幻灯平”的切换是指从A幻灯片到B幻灯片中间出现的过渡动画,在B处设置切换效果即可。
通过“动画”菜单当中的命令可以添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学生点击“动画”菜单,了解“动画”菜单的工具栏。
学生们点击“动画”菜单,并仔细观察工具栏中的小图标。

(2分钟)
(三)师生互动部分 用时
(三)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环节一:
教师打开练习素材幻灯片“童年--动画设计.ppt”以第一张幻灯片为例做切换效果。
“动画”菜单→“切换效果”
提示学生们注意观察“切换效果”表,每一个效果下还有更为详细的分类,可以点选各种效果进行预览和对比,最终选择合适的效果。
请学生上前演示前三张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肯定尤其对他注意到切换效果和换片方式的修改进行了表扬。学生们对页面上的小命令都注意到了非常仔细。
请第二位学生上前演示后四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
请学生讲解她的制作思路。
教师提问全体学生:这两位学生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区别在哪里?
教师让同学点击浏览视图观察所有的幻灯平,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数字和设置的什么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
单击鼠标时是手动播放切换方式,每隔秒数是自动播放。
在浏览视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设置的秒数。
每隔秒数的含义是停留在当前幻灯片上的时间。
环节二: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师引导:“自定义动画”指的是在幻灯片内,其页面上设置的各类对象的动画效果。
幻灯片上的对象包括:图片、文本、声音、视频等。
教师讲解:在动画菜单的工具栏上有一个“自定义动画”按钮,请大家自助探究的方式为第一张和第二张幻灯片上的对象添加动画效果。如果有疑问和不解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探讨。
教师请同学上前面为大家演示讲解第一张和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点评:
同学做的非常细致,为云彩和蝴蝶设置了曲线的路线,动画非常生动有趣。
改变了运动的顺序,同时运动。
请同学们观看第四张幻灯片,设计动画,并讨论四个元素运用的动画效果、播放顺序、速度和时间控制。
教师请同学上前面为大家演示并进行讲解。
教师讲解:
1.总体动作设计合理,但要注意动画运动的顺序,如果想达到一起运动的效果要设置“从上一项开始”。
2.跷跷板-陀螺旋-数量-30度顺时针
速度-快速
效果-自动翻转
教师给同学们时间进行修改和提问。对部分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教师对自完成的四张幻灯片进行总结,并让同学们继续完成后面的所有幻灯片的动画设置。
教师进行环视,并对学有问题、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和启发。
教师请两位同学讲解最后一张幻灯片的动画设置
教师点评:两位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置了运动轨迹都成功的达到了想要的运动效果,想法非常好,部分伯仲。
请大家注意运动轨迹上的起始箭头,和箭头上的绿色圆点,它是调整起始位置用的。
教师让同学们完善所有的幻灯片,对其添加动画效果。
共七张幻灯片学生们先做前三张。
学生们观察“切换效果”表,试用各种效果,选择自己喜欢的。
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对“修改切换效果”进行设置,“速度”变慢。“换片方式”为“单击鼠标时”。
学生对后四张幻灯片进行切换的设置,修改切换效果为慢速。切换方式设置为每隔8秒。
学生们回答:切换方式的不同一个是单击鼠标一个是设置每隔的秒数。
学生回答后四张幻灯平下面有数字。
学生回答:和每隔的秒数相同
学生们动手操作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观看微课,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讨论。打开资料库中的微课观看,并试着动手为幻灯片设置动画。
学生演示:为第一、二张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并重点讲述云彩和蝴蝶的设置方法。
“云彩”-添加效果-动作路径-绘制自定路径-曲线。
修改效果-慢速
设置动作“从上一项开始”为了让云彩和知了同时运动。
蝴蝶也设置曲线运动同时为蝴蝶添加“强调-忽明忽暗”设置计时为“5”.同时设置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演示成功。
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动手操作。
学生演示:小男孩-曲线运动到滑梯末端。
摩天轮-陀螺旋-计时-直到幻灯片结尾。
跷跷板-跷跷板
同学们对前面的幻灯片动画设置进行修改并开始后面的制作。
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
同学1用动作路径-曲线绘制圆形为太阳设置运动轨迹,同样的方法设置了月亮的运动轨迹。
设置同时运动,形成月亮追着太阳的运动效果。
同学2用动作路径-其他动作路径-圆形扩展设置了太阳的运动轨迹,同样也设置了月亮的运动轨迹,产生了同第一位同学相同的效果。
同学们进行操作完善。
学生很快掌握了添加幻灯片切换的方法,有部分同学注意到页面下侧的小命令对话框。有的同学没有注意。

通过同学在前面演示大家都关注到切换效果和切换方式对话框的设置。
进一步了解小对话框命令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微课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小帮手,在没懂没会的时候它是必不可少的小老师。
学生们动手操作,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设置的动画各式各样,很有意思。

同学们仔细观看,部分同学修改自己的设置。同学的展示让大家有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学们仔细观看,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有的同学观看资料库的微课进一步学习。
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有很多学生追求个性要和其他同学设置动画效果不同,内容非常新颖。
大部分同学采用了手绘运动轨迹的方法,观看同学的制作方法后,尝试用圆形扩展的方法在做一次。
(四)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
在设置幻灯片动画的过程如何改变动画的顺序?如何让动画同时运动?
效果选项和计时的设置可以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动画的设置中同学们都运用了几种动画,如何控制顺序、时间、和速度的?
教师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
学生思考并进行自学。
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检验自学成果。
(五)练一练
教师给出一个新的幻灯片文件,让同学们设置幻灯片的切换和动画设置,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完成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对所学进行检验。
(三)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10分钟)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2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分钟)
学生练习(2分钟)
(四)课堂总结部分 用时
(六)总 结 让学生进行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总结本课的收获。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做一个很好的总结。
(2分钟)
(五)课后作业部分 用时
(七)作业 给学生们一个幻灯片文件对其进行动画的设置,要求能够突出主题,增强层次感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明显,让大家观赏时回味无穷。
提出思考问题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分钟)
八、教学反思
本课以为“童年--动画设置.ppt”演示文稿添加动画这一活动为主线,把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添加和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等知识融入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前两张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动画的精彩效果;教师对菜单栏、工具栏的详细讲解引发同学们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们大胆动手操作,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循序渐进的完成这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同学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每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都会请同学让前面为大家演示和讲解,启发学生们的思路,然后进行点评。
任务一为“童年.ppt”添加切换效果。通过改变“修改切换效果” 和“换片方式”对话框中的命令,产生不同播放方式。共七张幻灯片,每两张为一组,做完后由同学们上前面演示和讲解。注重对话框中小命令的设置。
任务二.为“童年.ppt”添加动画效果。为每张幻灯片上的元素添加合理的动画效果。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进入”“强调”“退出”“运动”这四种类型的动画综合使用,并通过播放顺序、速度、时间的控制,实现千变万化的动画效果。共七张幻灯片,每两张为一组,做完后由学生讲解,注重播放顺序、速度、时间对话框的设置。
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先后请五组同学上前面进行展示和讲解,演示操作过程、解说操作思路、提出不解的困惑。在同学们演示后,教师对每一组同学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作出点评、指出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给出时间让全体学生进行修改。整节课时间紧凑、任务层次分明难度逐层递进,在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本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及不足:
第一、任务梯度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任务完成所花的时间基本上能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达成率93.6%。第二个任务能完成作品的同学有24,达到57%。(七年六班有42人)
第二、策略有效。通过(教师、学生)范例演示及任务驱动,任务的达成率是95%以上。
第三、资源运用恰当。本课除了常规使用的ppt、多媒体教学平台、课本等以外,还将微课这一新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由于水平有位,更具体。
不足之处主要有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上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心情受到影响对下面的任务产生抵触心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关注学困生,为他们设置更为适合的学习任务,提高成功率增强自信心。
在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总结方法、错失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机会;此外,学生间点评作品还未能运用到公共平台,使点评作品的量较少,覆盖面窄。
高低,对于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可以边看边操作,很好地突破了重点及难点。
第四、评价引导到位。通过5个疑问式的评价引导,可以让学生的点评更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