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18: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9
鱼我所欲也
目录
CONTENTS
2
浅谈亚圣
课文精解
全文总结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3
浅谈亚圣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鱼我所欲也》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一篇先秦散文。
该文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6
课文精解
为宫室之美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
得我与
一箪食
蹴尔而与之
wèi
wéi

dān


字词学习
1.字音校正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
5.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祸患,灾难。
踩踏。
苟且取得,这里是得以苟且偷生的意思。
天性,天良。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假如,假使。
2.词语解释
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义——
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
?
?
?
?
?
?
3.同字异义

语气词

为了
对于

?
?
连词,表修饰
文体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本文选自《孟子》,隶属于先秦诸子散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能愿动词,喜爱。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生命
大义
舍弃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课文学习
一.统揽全文
【译文】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超过、胜过
做,干
苟且
祸患
通“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
那么
做,干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于这个原因
因为这个缘故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丢掉
【译文】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
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
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吆喝。尔,助词。

用脚踢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
有什么益处
侍奉
【译文】
对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于我加何焉”,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放弃
【译文】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价值低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二.细品文章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幸福,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违法犯罪等。
4.“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宏。
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三.写法探讨
【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29
全文总结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32
随堂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明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是
《孟子》中的名篇之一,有两个常用的成语与本文有关,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3.名句默写。
(1)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而取义者也
细体味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疫情期间舍小家为大家的抗疫英雄,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