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3
短文两篇·谈读书
2
初识作者
01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作家、哲学家,实验科学、近代归纳法创始人。
培根早年经历了复杂多变的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并且富含哲理,是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其代表作品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等
《谈读书》创作背景
《谈读书》是《培根随笔》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1653年发表,收于《培根随笔》一书中。《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今天,无论是读书治学还是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本篇中,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读书这一话题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了,因为我们就是伴着馥郁的书香一天天成长的。读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培根进行一次“读书”的对话。
6
课文精解
02
liàn(
)达
要jué(
)
诀
练
字音校正
字词学习
1.怡情:使心情愉快。
2.傅彩:增添光彩。
3.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4.矫:做作,不真实。
5.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6.鄙:看不起。
7.诘难:诘问,为难。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词义解读
9.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0.滞碍:不畅通。
1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2.阐证:阐述论证。
词义解读
请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几个方面的论述?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一.统揽全文
课文学习
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论述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文章富有诗意。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二、精读课文
接下来,我们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其语言的韵味和深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足以……足以……”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交流感悟,体会方法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相宜的运动除去一样,更易于读者理解这个观点。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三.写作技巧和整体审美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系统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拓展延申
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透露出作者冷静而透彻的思考,具有美感。所以,大家把文章中的精美句子可以编写《读书资料卡片》,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24
全文总结
03
王国维曾有关于读书的一段话,老师现在转送给同学们,一起共勉: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
随堂练习
04
1.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读书的。
作者是从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三个方面谈读书的。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
28
课后作业
05
收集积累:
课外阅读培根作品,与同学交流,体会培根《随笔》精炼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