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相对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情境导入
师:每年的六月份,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节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南京路小学的同学们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教材第37页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心形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朋友正忙着为举行“六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呢!下面我们去第一组看看他们都准备得怎么样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教学例1。
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提问: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2)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
板书:56÷8=□
(3)组织学习。
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那么,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哪一句乘法口诀呢?
汇报交流。
计算56÷8时,想: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那么商就是几。比如这个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7。
板书:口诀:(七)八五十六
(4)变换一个条件:“如果要是挂成7行呢?”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5)全班学生交流:
56÷7=8 想: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板书:七(八)五十六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教室里挂上小彩旗,是不是漂亮多了呢?我们去其他两组看看他们又给教室准备了哪些漂亮的装饰呢?
3.组织学生解决第二、三组小朋友的问题,同桌讨论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多少个?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49÷7=7。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因为七七四十九,算式中缺7,所以商是7。
4.归纳小结。
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三、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第3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3.自主完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教后思考】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并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一般求商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注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