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页例4,完成教科书P81“练习十六”第11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过程,能读、写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深厚。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一、情境导入
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560 739 802
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在拨珠之前先定好个位档,往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拨560百,百位档的上珠拨一个,十位档的上珠拨一个,下珠拨一个,个位档不拨珠子;拨739时,百位档上的上珠拨一个,下珠拨两个,十位档的下珠拨三个,个位档的上珠拨一个,下珠拨四个;拨802时,百位档的上珠拨一个,下珠拨三个,十位档不拨珠子,个位档的下珠拨两个。
归纳总结:在使用算盘时,先定档,明确哪一档为个位,之后再按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的规定来记数。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算盘的历史和构造。
出示大算盘。
(1)出示图片,介绍算盘的构造。
介绍档、梁、框、上珠、下珠。运算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师:算盘的个位在哪里?
教师出示小红的话,我选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什么位?(百位)
仔细观察,小明定的个位在哪里?
教师小结: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靠最右边的一档记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出示动态拨算盘图片,拨数: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
拇指拨入下珠。(学生试拨)
食指拨去下珠。(学生试拨)
中指拨入、拨去上珠。(学生试拨)
2.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
(1)教师: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入1—9。
(2)练习拨数。
教师: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写好)问:10应该怎么拨?100呢?
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
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拨珠?
3.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
(1)教师拨入数二百六十三,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怎么读?怎样写出这个数呢?
(2)学生先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
教师小结:从高位起,百位上是2,表示2个百,对着算盘的百位下面写的数字2;十位是6,表示6个十,对着十位下面写出数字6;个位是3,表示3个一,对着个位下面写出数字3。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8页“做一做”,拨一拨,填一填。
2.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入各数。
306 472 892 721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古人计数方法和工具的发展历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在与熟悉的计数工具的相互比较中,加深学生对算盘的认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和原理,学会利用算盘拨数、认数、读数、写数。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还需要再多加引导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