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爬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关于怎样利用平常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并充满画面的创作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验细微之间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四、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五、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法)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开头部分,设问:刚才歌中唱的是哪一种小动物啊?(蜗牛)
2、它是怎样上树的呢?(爬着上去)、
3、请学生表演蜗牛爬上树的样子。孩子们仔细观察蜗牛爬行的特点。(很慢)
3、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动物的爬行:
(1)学生介绍: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会爬的动物,你知道有谁吗?
(启发诱导法)
(2)老师也找了一些会爬的动物,咱们看谁观察的最认真、最细致、最全面。(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初步了解动物的身体特点:漂亮的颜色、花纹、形状,有脚的、没脚的等等)
(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 )
(3)欣赏图片(课件显示部分爬行的动物) (还要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为添画背景做铺垫。)
2、构图方法
为了画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求先把动物画出来。
(1)首先把爬行动物的轮廓画出来,用深色或黑色钩边。
(2)当画面不饱满时可以适当添加小爬行动物
师小结:画画的时候,要先往中间画,尽量大一些,基本占满画面。
(3)色彩搭配:涂色的时候,应该是深浅搭配更漂亮。
(4)画完动物以后还要添画背景。
(树枝、树叶、花朵、沙土、瓜果……)
(彩虹、白云、月亮、海底……)
(三)优秀作业欣赏
给学生展示其他班级同学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分析比较别人画得好的原因。
(四)艺术实践
鼓励学生大胆作画(看作画要求)
同学们请你先仔细的观察小动物爬行的动作,再画出它们向前爬的样子。
要求:(1).爬行动物大,美,画面饱满,情节生动。
(2).背景简单,色彩鲜艳。
2、教师巡回辅导:
(1)鼓励学生画大,占满,相互遮挡。
(2)可以表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动物。
(3)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作业展示
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简述自己的创作意图。
(六)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觉得动物们爬行的样子可爱吗?要不要保护它们?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保护动物,爱护花草,争当环保小卫士, 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