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推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0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积累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累思考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推理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了?
学生随便猜。
师: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给你一个提示:32和34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生1:猜是32岁。
生2:猜是34岁。
师: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4岁。
师:现在答案都一样了,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你们刚才是根据“老师的年龄不是34岁”这个信息,确定老师今年是32岁,猜对了答案。看来,在猜的时候不能乱猜,得抓住一些信息,有根有据地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推理。
【设计意图】以“猜老师的年龄”引入课题,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3 2
A
B 2
3
1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讨论的结果。
4.师小结: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5.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 2 4 1
4 3 1 2
2 1 3 4
1 4 2 3
6.游戏互动。
根据教师的提示,一起做课间律动游戏。
师生边做边说:
伸出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左手。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右肩。
插插你的腰,不是右腰,那是左腰。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1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逻辑推理的范畴,是前面一节课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证明等活动,找到突破口,循序渐进地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方法上的引导,让学生灵活运用排除法、列表法等逻辑推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