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青蛙和小猪沿花园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青蛙和小猪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青蛙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
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
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情景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
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 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叶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叶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叶面的边线,并指出:树叶面一 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
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 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
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 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习 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3。
1.小组内测量周长 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讨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小组测量周长。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
3.小结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 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
7同学们,请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直尺、软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软尺、尺子
【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 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 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课堂上,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围树叶边线爬 一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 长"这两个词语;再利用桌布及树桩面,让学生观察感知 “一周”, 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接着让学生触摸感知课本封面的周长,以及 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描一描,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深化 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后,抽象出图形周长的概念;最后学生动 手测量物体面及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经历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 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 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 首先是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并进行 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教师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总结概念。所以, 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 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 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 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