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我们国家的任务将由阶级斗争转向向自然界开战,由政治革命转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党的 不能不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面对的首要问题。”横线上应填 ( )?
A.一大 B.七大 C.八大 D.九大
2.观察下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4.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 )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6.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指出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三大改造
7.“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全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共产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在此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人民公社具有的特点是 ( )
A.规模巨大 B.公有化程度高 C.分配平均主义 D.无偿调拨农用物资
8.莫言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使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
D.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9.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将有力地促进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0.下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 )
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大会,每次都会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给下图人物颁发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下列颁奖词符合他的是 ( )
A.两弹功臣—坚持一生,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先头人;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路者
B.铁铸英雄—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C.人民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D.五好战士—他是一个襟怀坦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战士
12.“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
①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和沉痛教训。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召开会议明方向】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方案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方案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
1200万吨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分析中共八大召开前党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激情岁月酿失误】
材料二
(2)你如何评价图(a)、图(b)反映的这些运动?
【调整经济促发展】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阶级斗争搞内乱】
材料四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4)你知道这场运动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吗?请根据材料四,说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至少写出两点)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上述史实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C 2.B 3.D 4.D
5.D 6.B 7.B 8.D 9.D
10.C 11.C 12.C
13.(1)材料一中方案二反映了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了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3)不是事实。理由: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问题:反映出对“左”的错误的认识不足,“左”的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的错误。
(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灾难:①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②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③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④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⑤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5)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